流通在外股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概念:也称为流通股,是指公司已发行、目前由所有股东(包括一般公众、机构投资人、公司内部人员等)持有的股份总数,不包括公司自己持有的库藏股(回购股份)。
包含 | 不包含 |
一般投资人持股 | 库藏股(公司已回购、未注销的股份) |
内部人士持股(如董事、经理人) | |
机构投资人持股 |
计算公式:流通股=总发行股数−库藏股
➢举个例子
假设一家公司的股本结构如下
•公司总发行股份:1亿股
•其中,公司回购的股份(库藏股):1000万股
那么流通股 = 总发行股份 - 库藏股 = 1亿 - 1000万 = 9000万股
流通在外股数的变动会带来什么影响?
流通在外股数会影响:
①市值 = 股价 × 流通股数
②每股收益(EPS) = 净利润 ÷ 流通股数
③每股净资产 = 净资产 ÷ 流通股数
(一)流通股数多 → 股本大、波动小
✔️ 股本大:通常代表公司整体规模较大,或至少市值较大。
✔️ 股价波动小:交易量多、持股分散,通常波动幅度较小,不容易被大单拉抬。
(二)流通股数少 → 股本小、波动大
✔️ 股本小:股数少通常代表股本小。
✔️ 股价波动大:筹码集中、买卖少、容易被主力控盘,所以价格容易大起大落。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流通股的多少通常无法代表股票每日交易量的高低。虽然股数多有潜力支撑大交易量,但还要看市场关注度,有些“冷门大盘股”流通股数虽然多,但没人关注,交易量还是很低;有些小型股反而因为“题材炒作”,交易量很大,只是平时波动剧烈、风险高。
流通在外股数变动 | 可能带来的影响 |
增加 | 稀释EPS、稀释持股比例、提升市值、可能利空 |
减少 | 提高EPS、提升股东价值、信号利多 |
即使一个公司净利润没变,如果流通股数减少,那么每股收益就会提高;投资者从中得到的“分蛋糕”也会更大。
➢举例来说
假设有一家上市公司叫TechPro公司,目前的基本数据如下:
项目 | 数值 |
当前股价 | ¥20 |
总股本 | 1亿股 |
其中公司回购持有 | 1,000万股(即库存股) |
实际流通在外股数 | 9,000万股 |
净利润 | ¥1.8亿元 |
我们来计算它的:
•市值 = 20 × 9000万 = ¥18亿元
•每股收益 = 1.8亿元 ÷ 9000万 = ¥2/股
现在,假设公司决定回购1000万股,并注销这些股份(即减少流通股)。
那么新的流通在外股数变成 8000万股,其他条件不变:
•市值变为:20 × 8000万 = ¥16亿元
•每股收益变为:1.8亿 ÷ 8000万 = ¥2.25/股
结论:虽然利润没变,但每股收益提高了,公司“看起来”更有价值,这可能对股价产生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