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含波動率的含義
IV是一種從期權市場價格反推出的指標,用於衡量市場對標的資產未來價格波動性的預期。
它不是基於歷史數據計算出來的,而是通過期權定價模型(如 Black-Scholes 模型)根據當前期權價格反向計算出的“預期波動率”。它體現的是市場參與者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共識。
所以如果你看到一個50ETF期權合約,它距離到期是20天,IV顯示爲15%,由於IV是期權利金推算出來的,而權利金又是投資者交易出來的,所以我們就可以這樣理解:
•這15%的隱含波動,代表期權投資者對50TF在距離到期的20天內,它擁有15%的價格波動的預期。
•即如果標的交易價格爲100元,在期權到期之前,該股票的交易價格可能在85元至115元之間。
隱含波動率如何影響期權價格?
IV越高,期權越貴;反之越低,期權越便宜。
IV變化 | 期權價格 | 說明 |
上升 | 上漲 | 市場更不確定,期權更值錢 |
下降 | 下跌 | 市場平穩,期權不值錢了 |
我們都知道期權的價格主要由兩部分組成
①內在價值:標的資產價格與執行價之間的差額(僅對價內期權有)。
②時間價值:反映未來不確定性,波動率越大,不確定性越高,時間價值越高。
隱含波動率主要影響的就是時間價值。IV越高,市場預期“未來可能漲/跌幅度更大”,因此買方願意爲這種“可能性”支付更高價格,導致期權變貴。
➢舉例來說
假設某股票當前價格爲 100元,你觀察以下兩種IV下的一張平值看漲期權(行權價也是100元),到期時間爲30天。數值如下:
隱含波動率 | 期權價格(理論估算) |
20% | 2.5元 |
40% | 5.0元 |
可以看出,同一張期權,僅僅是因爲IV從20%漲到40%,期權價格就翻倍。即使股票價格沒有任何變化,IV的變化也會直接推高或壓低期權價格。
相反,IV下降 = 期權價格下跌。這就是爲什麼在重大事件(如財報、政策發佈)後,即使股價不動,期權價格也會迅速下跌。
➢舉例來說
假設你買入一張看漲期權,到期時間爲30天。當前股價爲100元、看漲期權執行價也是100元,當前IV爲20%,持有變動如下:
時間 | 股票價格 | 隱含波動率 | 期權價格 | 說明 |
買入時 | 100元 | 20% | 2元 | 正常狀態 |
第3天 | 100元 | 40% | 4.5元 | IV上升,期權變貴 |
第4天 | 101元 | 18% | 1.5元 | IV下降,期權反而縮水 |
從上表中我們就可以看出:
•隱含波動率可以單獨改變期權價格,和股價變化無關;
•如果你提前買入期權,想靠IV上升賺錢,是可以的(比如重大事件前);
•但如果事件落地,IV下降,期權會“瞬間貶值”,這叫波動率崩塌;
•所以投資期權不能只看“股價方向”,還必須看“IV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