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說會”是“法人說明會”的簡稱,是上市(櫃)公司向法人機構說明其營運狀況的會議。法人機構通常包括外資、投信、券商等大額資金持有者。

法說會

法說會的目的

  • 向法人說明公司經營狀況與策略

  • 公開營運成果與未來展望

  • 澄清市場謠言,穩定投資人信心

📌 重點:雖然公開市場中有衆多股東,但公司大部分股權通常集中於法人機構手中,因此公司會特別重視與法人的溝通。

法說會的流程是怎樣的?

法人說明會通常分爲兩個階段:

  1. 公司簡報階段
    經營團隊說明本期營運成果、財務表現、市場展望等。

  2. 法人提問階段(Q&A)
    與會法人針對財務數據、市場動向、未來發展方向提出問題,公司給予回應。重點問題可能涉及:

  • 財報預測與實際差異

  • 市場謠言澄清

  • 新產品進度、新市場拓展計劃

  • 全球供應鏈或地緣風險

法說會的召開時機與規範

1.臺灣地區

爲了強化資訊透明度,臺灣證券交易所自2018年起,要求上市公司每年至少在臺灣境內召開一次法人說明會,無論是自辦或受邀參與皆可。

法說會召開時點規範
項目 說明
舉辦頻率 每年至少一次(多爲每季一次)
舉辦時間 原則上爲盤前或盤後(避免交易混亂)
舉辦形式 可爲實體會議或線上直播
簡報資料 會中使用的中英文簡報須公告於公開信息觀測站
上傳時限 盤前舉辦者:須於當日交易開始前上傳簡報
盤後舉辦者:最晚當晚11:59前上傳完畢

🎯 若公司受邀參與海外法人說明會、或有時差/特殊報備情況,可不受盤前盤後限制。

2.美國 :通常在季度財報發佈後舉行。

  • 常見如:蘋果(AAPL)、NVIDIA(NVDA)等科技股。

法說會行情:漲還是跌?

許多投資人認爲法說會是“利多催化劑”,但事實並非如此。法人說明會的重點在“資訊揭露”,利空也同樣可能在會議中釋出。

舉例說明:臺積電曾經在法人說明會發佈後迎來一波漲幅,同樣也曾在法人說明會後迎來股價下跌。

情況1:臺積電在 2022 年 10 月 14 日對外公佈,其第三季度獲利高於市場預期,且 3 奈米制程的進度良好,同時正面回應了赴日本市場的傳聞。次日,外資大舉買進 33,000 張,推動股價跳空上漲,單日漲幅達到了 4.7%。

情況2:2023年4月15日(臺積電Q1法人說明會)儘管第一季度獲利狀況尚可,但因第二季的財務預測指出毛利率可能跌破 50% 的關卡,法人說明會後股價便下跌了9元。

案例對比分析:

案例 內容 股價反應
臺積電(2024/10/14) 公佈Q3優於預期,回應日本市場傳聞 隔日股價跳空上漲4.7%
臺積電(2025/4/15) Q1表現良好,但Q2財測悲觀,毛利恐跌破50% 法人說明會後股價下跌9元

📈 結論法人說明會不代表一定利多,關鍵在市場預期差——如果內容超出預期,利多兌現;若低於預期,則可能成爲利空。

投資人該如何掌握法說會資訊?

1.獲取方式一:企業官網投資人關係(IR)專區

多爲PDF簡報、會後新聞稿或影音回放

2.獲取方式二:公開信息觀測站(mops.twse.com.tw)

法人說明會查詢方式:

  1. 進入官網首頁

  2. 選取“法人說明會專區”或直接點擊“法說會”超連結

  3. 設定年度後查詢該年所有法人說明會清單

  4. 搜尋個股代碼可篩選特定公司

  5. 可查看法人說明會日期、簡報下載、影音檔案(若爲自辦)

總結:法說會是投資者不可忽略的情報來源

  • 法人說明會提升市場透明度,強化投資人對公司的信任;

  • 投資人應養成定期關注與分析法人說明會內容的習慣

  • 解讀法人說明會內容,可更精準評估企業基本面變化與短中期股價趨勢;

  • 切記:不是所有法人說明會都會帶來行情,重點在資訊“超預期”或“失望”之間的落差

📌 建議初學者:每月關注一至兩檔感興趣的個股,主動追蹤其法人說明會簡報及法人提問內容,將能快速提升你的財報解讀力與市場判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