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机构积极升级虚拟资产交易牌照,推动商业模式革新

根据香港证监会最新数据,截至6月24日,已有40家金融机构成功升级其第1号证券交易牌照,以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这些机构包括38家券商、1家银行和1家互联网公司,显示香港作为“国际虚拟资产中心”的监管框架正吸引着传统金融力量的广泛参与。

牌照升级动态

国泰君安国际于6月24日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成为首家具备全方位虚拟资产交易服务资格的香港中资券商。此前,天风证券旗下的天风国际在2024年10月已率先获得牌照升级批准。中信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等多家中资机构也在积极布局或推进牌照升级进程。

其他已知参与者包括东方财富旗下的哈富证券、富途证券(香港)、盈透证券、中国中期证券、众安银行等。

机构名称 牌照升级状态
国泰君安国际 已获得全方位虚拟资产交易服务资格
天风国际 已获得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牌照
中信证券 正在布局虚拟资产相关业务
华泰证券 正在积极申报虚拟资产交易牌照
招商证券 正积极筹备虚拟资产交易等相关业务
广发证券 推出首个代币化证券

监管框架与牌照类型

香港虚拟资产生态系统的构建具有独特性,主要由香港证监会(SFC)监管,涉及货币支付的领域如稳定币、数码港币则由香港金管局(HKMA)负责。香港证监会奉行“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监管”原则,在传统金融牌照基础上附加了虚拟资产业务条件和技术规范,形成了一套适配创新的监管框架。

除已广泛升级的第1号牌外,其他关键牌照类型包括第4号牌(升级版用于虚拟资产投资咨询)、第7号牌(升级版用于自动化交易服务,需配合VASP牌照构成“双牌照”交易平台运营体系)、第9号牌(升级版用于管理虚拟资产占比超10%的基金)。

虚拟资产交易牌照的影响

虚拟资产交易牌照的获取,不仅改变了券商的估值逻辑、收入结构,还驱动了商业模式的革新。

估值逻辑质变:国泰君安国际实现了从传统证券服务商向“数字资产综合服务枢纽”的战略升级。

开辟高附加值收入源:加密货币与稳定币交易佣金、跨境稳定币清算分润、结构化衍生品设计与发行收益构成强劲的增量引擎。

驱动商业模式变革:全牌照赋予券商参与稳定币发行、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等前沿领域的先发优势,打开了传统金融机构增长逻辑。

本文转载自“财联社”,FOREXBNB编辑:刘家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