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機構積極升級虛擬資產交易牌照,推動商業模式革新

根據香港證監會最新數據,截至6月24日,已有40家金融機構成功升級其第1號證券交易牌照,以提供虛擬資產交易服務。這些機構包括38家券商、1家銀行和1家互聯網公司,顯示香港作爲“國際虛擬資產中心”的監管框架正吸引着傳統金融力量的廣泛參與。

牌照升級動態

國泰君安國際於6月24日獲得香港證監會批准,成爲首傢俱備全方位虛擬資產交易服務資格的香港中資券商。此前,天風證券旗下的天風國際在2024年10月已率先獲得牌照升級批准。中信證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等多家中資機構也在積極佈局或推進牌照升級進程。

其他已知參與者包括東方財富旗下的哈富證券、富途證券(香港)、盈透證券、中國中期證券、衆安銀行等。

機構名稱 牌照升級狀態
國泰君安國際 已獲得全方位虛擬資產交易服務資格
天風國際 已獲得虛擬資產交易服務牌照
中信證券 正在佈局虛擬資產相關業務
華泰證券 正在積極申報虛擬資產交易牌照
招商證券 正積極籌備虛擬資產交易等相關業務
廣發證券 推出首個代幣化證券

監管框架與牌照類型

香港虛擬資產生態系統的構建具有獨特性,主要由香港證監會(SFC)監管,涉及貨幣支付的領域如穩定幣、數碼港幣則由香港金管局(HKMA)負責。香港證監會奉行“相同業務,相同風險,相同監管”原則,在傳統金融牌照基礎上附加了虛擬資產業務條件和技術規範,形成了一套适配创新的監管框架。

除已廣泛升級的第1號牌外,其他關鍵牌照類型包括第4號牌(升級版用於虛擬資產投資諮詢)、第7號牌(升級版用於自動化交易服務,需配合VASP牌照構成“雙牌照”交易平臺運營體系)、第9號牌(升級版用於管理虛擬資產佔比超10%的基金)。

虛擬資產交易牌照的影響

虛擬資產交易牌照的獲取,不僅改變了券商的估值邏輯、收入結構,還驅動了商業模式的革新。

估值邏輯質變:國泰君安國際實現了從傳統證券服務商向“數字資產綜合服務樞紐”的戰略升級。

開闢高附加值收入源:加密貨幣與穩定幣交易佣金、跨境穩定幣清算分潤、結構化衍生品設計與發行收益構成強勁的增量引擎。

驅動商業模式變革:全牌照賦予券商參與穩定幣發行、RWA(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等前沿領域的先發優勢,打開了傳統金融機構增長邏輯。

本文轉載自“財聯社”,FOREXBNB編輯:劉家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