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增长1.1%,出口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到410.9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出口额为241.0亿美元,同比增长5.0%;进口额为169.9亿美元,同比下降3.9%。上半年实现贸易顺差71.1亿美元。
出口持续增长,外需稳中有升
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除2月受节日因素显著影响外,其余月份均保持增长态势,显示行业外需基本盘总体稳固。尽管美国加征关税对全球供应链造成扰动,导致4、5、6月对美出口同比均呈现负增长,但非美市场普遍需求旺盛。上半年对美出口51.67亿美元,同比下降4.41%。
出口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医院诊断与治疗类产品出口额达112.3亿美元,同比增长8.2%。一次性耗材出口额达52.7亿美元,同比增长8.0%。保健康复用品出口额为46.8亿美元,同比下降1.5%。医用敷料类产品出口额达到20.2亿美元,同比增长5.6%。口腔设备与材料出口额达9.0亿美元,同比增长9.6%。
产品类别 | 出口额(亿美元) | 同比增长(%) |
---|---|---|
医院诊断与治疗类产品 | 112.3 | 8.2 |
一次性耗材 | 52.7 | 8.0 |
保健康复用品 | 46.8 | -1.5 |
医用敷料类产品 | 20.2 | 5.6 |
口腔设备与材料 | 9.0 | 9.6 |
市场多元化布局,产品价值壁垒加速构建
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以欧美日为主导,对前十大伙伴国出口额占全球贸易总额逾五成。其中,美国以51.67亿美元稳居首位,但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对美出口同比下滑4.41%。与此同时,技术密集型品类逆势突破,国产器械正实质性突破发达国家技术准入壁垒。
2025年上半年,我国对欧盟医疗器械出口额达47.1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对东盟十国的出口额为26.0亿美元,同比增长1.8%。对拉美地区出口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对中东出口额为9.5亿美元,同比增长7.3%。对中亚五国出口额为3.8亿美元,同比增长16.4%。
国产替代趋势持续,自主创新深化重构进口格局
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额延续下行趋势,总额达169.9亿美元,同比下降5.7%。国产替代格局加速从中低端耗材向高端设备领域跃迁。体外诊断试剂进口额同比下降19.4%,医用影像设备替代尤为显著,彩色超声波诊断仪进口额同比缩减5.7%、X射线应用装备进口额同比骤降30.6%。
美国、德国、日本仍是我国医疗器械前三大进口来源国,合计占比49.6%,较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在进口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中,我国医疗器械自墨西哥和法国的进口额同比增长,其余市场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国际环境变幻交织,坚定“创新+全球化”双驱动
面对国际贸易摩擦升级、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复杂环境,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与全球化战略双驱动。2025年上半年已有45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其中国产产品占比高达83.3%。头部企业陆续攻克高端领域“卡脖子”技术,联影医疗推出全球首款5.0T人体全身磁共振,恒瑞医疗攻克ECMO膜肺材料PMP膜丝工艺,实现全产业链国产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