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了《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卫星通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该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30年的发展目标,包括卫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规的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经营主体创新活力的激发、基础设施和产业供给的提升、技术标准和国际合作的加强,以及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的规模应用,预计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以服务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指导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了19条具体措施,包括有序扩大市场开放、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培育壮大产业生态、优化电信资源供给、加强卫星通信监管和提升协同推进合力。
主要措施和目标
《指导意见》强调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 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加快发展,实现全球宽带网络覆盖,提供高速卫星互联网服务。
- 推动手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的推广应用,拓展高速数据服务。
- 探索新型卫星通信业务,扩大向民营企业开放,鼓励利用高低轨在轨卫星资源。
- 促进应急通信应用,深化卫星通信在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等领域的应用。
- 推进数字惠民服务,为偏远地区提供多样化网络接入服务。
- 强化融合应用创新,推动卫星通信在各行业的应用,发展大众化、规模化卫星通信应用。
-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开放共享标准体系,培育互利共赢产业生态。
- 科学规划卫星通信码号资源,推进频轨资源创新管理。
- 加强卫星通信业务监管,促进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筑牢网络和数据安全防线。
- 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 加强资金保障,支持卫星通信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
- 加强宣传推广,营造卫星通信产业发展良好氛围。
- 加强国际合作,支持企业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全球服务能力。
《指导意见》还特别提到,指导企业积极参与卫星无线电频率的国际规则制修订,创新卫星无线电频率轨道资源管理方式,批量颁发空间无线电台执照和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以支撑我国低轨星座的高效建设和快速发展。
该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推动产业创新和国际合作,为全球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卫星通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