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信贷市场风险警示:查诺斯对比2008年次贷危机

私募信贷市场,一个规模达2万亿美元的领域,正因其不透明的多层结构和对优先债务的“股权级回报”承诺而受到华尔街传奇空头查诺斯(Jim Chanos)的关注。查诺斯将当前私募信贷市场的运作模式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次级抵押贷款相提并论,指出两者之间存在资金来源和最终使用之间的多层结构,这种复杂性掩盖了真实风险。

近期,美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First Brands Group的破产及其近120亿美元的复杂债务,被视为潜在风暴的预警。私募信贷市场迅速崛起,成为企业尤其是无法或不愿进入公开债券市场的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并以其惊人的回报率吸引全球机构投资者的目光。查诺斯形容其为一个“神奇的机器”,机构投资者通过承担优先债务的风险敞口,却能获得堪比股权投资的回报率。

查诺斯警告称,这种看似安全的投资所提供的高收益,本身就是第一个危险信号。他认为,这种高收益并非源于价值创造,而是源于精心设计的复杂结构。与2008年的次贷危机类似,风险被隐藏在资金来源和使用之间的多层结构中。资金经过层层打包与转手,最终的贷款人与实际的借款人之间被多个中介隔开,导致底层资产的真实风险变得模糊不清。

First Brands破产案揭示的风险

First Brands的破产提供了一个解剖私募信贷风险的微观样本。这家非上市公司在申请破产后,披露了近12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及表外融资,令市场震惊。破产调查中浮出水面的更多令人不安的细节包括:

共同所有权 First Brands的破产文件显示,其创始人帕特里克·詹姆斯(Patrick James)通过同一系列的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控制着该集团及其部分表外SPEs。
抵押物疑云 破产调查正在审查该公司是否存在多次质押同一批票据的行为,并发现债务抵押物可能已被“混合处理”(commingled)。
信息壁垒 与上市公司不同,First Brands的财务报表并不公开。数百家持有其贷款的机构(如CLO管理人)虽能获取财报,但必须签署保密协议。

查诺斯将这一幕与他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做空安然相比较。与First Brands类似,安然公司大量使用了表外融资手段,而该公司的轰然倒塌,也开启了当年的美股大崩盘。如今,相似的剧本正在私募信贷领域上演,且隐蔽性更强。

查诺斯总结道:“不透明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特性,而不是一个缺陷。”他早在2020年就曾表示金融市场处于“欺诈的黄金时代”。如今他认为,这一现象“只有变本加厉”。在私募信贷这个巨大的、缺乏监管和透明度的市场中,下一个“安然”或“次贷危机”的种子,或许正在悄然发芽,而这,显然值得所有投资者和监管机构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