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交易员:AI争论尚无定论,市场狂热情绪高涨
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高盛董事总经理兼资深交易员Bobby Molavi提出,尽管市场存在泡沫迹象,但AI技术引发的资本开支趋势明确,对抗这一趋势是徒劳的。他强调,投资者应看清信号、忽略噪音,并认识到AI的最终成败短期内无法定论,这是当前最关键的生存法则。
美股市场展现出惊人的韧性,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已连续超过100个交易日运行在50日移动均线上方,并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市场的狂热情绪显而易见,散户投资者在过去24周中有21周呈净买入,ETF在过去185个交易日中有183天获净流入,看涨期权的交易量更是达到历史顶峰,平均每天达到4000万份合约。
AI争论与资本开支
Bobby Molavi指出,AI究竟是革命还是泡沫的争论可能还需要数个季度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见分晓。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其背后庞大的资本支出。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到2029年,仅“超大规模计算公司”的资本支出就将达到2.8万亿美元,而同期的全球相关资本支出总额更是高达5.5万亿美元。
Molavi认为,这种资本投入的势头像一艘巨轮,启动和停止都需要时间,绝非一夜之间就能转向。因此,在未来五年的投资周期中,一个季度的表现几乎无关紧要。他将这一逻辑与“不要对抗美联储”的古老市场格言相提并论,指出:“现在很难与资本开支对着干,如果你过早看空或判断失误,将难以幸存。”
市场驱动力
除了AI,Molavi还指出了支撑市场的另外三大关键驱动力:利率、企业利润和就业。他认为美国利率下行是大概率事件,这无疑将为资本市场提供又一股东风。AI的普及将从两方面支撑企业利润率:要么通过提升效率和生产力直接降低成本;要么在AI的“光环”下,企业将被迫更严厉地提高产出效率,以展示其在AI方面的投入和成效,从而变相实现成本削减。
与企业利润的韧性形成对比,失业率可能会因AI驱动的效率提升而走高。这再次印证了市场表现与实体经济(尤其是底层经济)的分化,即市场定价的是生产力前景,而非整体就业状况。
市场狂热指标
当前市场的狂热指标已达到极端水平。高盛的数据显示,过去20天,看涨期权日均交易量高达4000万份合约,创下历史之最,是三年前的两倍。上周三,看涨期权占总期权交易量的比例一度达到65%。更值得注意的是,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在当天均创下历史新高,而它们各自的成分股中却有57%和51%的股票下跌。
科技及科技相关股票目前已占美国股市总市值的56%,而防御性股票的占比则降至16%,为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Molavi将这种景象比作一场深夜派对:“你从不觉得是时候该回家了……你总觉得狂欢会永远持续下去。”他警告,宿醉虽会迟到,但几乎从不缺席。
资产计价与货币贬值
从另一个维度看,本轮牛市也反映了法定货币的“贬值交易”。自疫情以来,以美元计价的纳斯达克指数上涨了165%,标普500指数上涨了102%。但如果换一种计价单位,结论则大相径庭:以黄金计价,纳斯达克指数仅上涨7%,标普500指数甚至下跌18%;若以比特币计价,两者则分别暴跌78%和84%。
Molavi指出,这表明自疫情以来,非美元敞口的资产增值速度最快。这提醒投资者,在评估资产回报时,选择何种“货币”作为标尺至关重要。这也解释了为何在传统资产类别之外,比特币、黄金等资产也受到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