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交易員:AI爭論尚無定論,市場狂熱情緒高漲
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中,高盛董事總經理兼資深交易員Bobby Molavi提出,儘管市場存在泡沫跡象,但AI技術引發的資本開支趨勢明確,對抗這一趨勢是徒勞的。他強調,投資者應看清信號、忽略噪音,並認識到AI的最終成敗短期內無法定論,這是當前最關鍵的生存法則。
美股市場展現出驚人的韌性,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已連續超過100個交易日運行在50日移動均線上方,並不斷刷新歷史新高。市場的狂熱情緒顯而易見,散戶投資者在過去24週中有21周呈淨買入,ETF在過去185個交易日中有183天獲淨流入,看漲期權的交易量更是達到歷史頂峯,平均每天達到4000萬份合約。
AI爭論與資本開支
Bobby Molavi指出,AI究竟是革命還是泡沫的爭論可能還需要數個季度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見分曉。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其背後龐大的資本支出。一份研究報告預測,到2029年,僅“超大規模計算公司”的資本支出就將達到2.8萬億美元,而同期的全球相關資本支出總額更是高達5.5萬億美元。
Molavi認爲,這種資本投入的勢頭像一艘巨輪,啓動和停止都需要時間,絕非一夜之間就能轉向。因此,在未來五年的投資週期中,一個季度的表現幾乎無關緊要。他將這一邏輯與“不要對抗美聯儲”的古老市場格言相提並論,指出:“現在很難與資本開支對着幹,如果你過早看空或判斷失誤,將難以倖存。”
市場驅動力
除了AI,Molavi還指出了支撐市場的另外三大關鍵驅動力:利率、企業利潤和就業。他認爲美國利率下行是大概率事件,這無疑將爲資本市場提供又一股東風。AI的普及將從兩方面支撐企業利潤率:要麼通過提升效率和生產力直接降低成本;要麼在AI的“光環”下,企業將被迫更嚴厲地提高產出效率,以展示其在AI方面的投入和成效,從而變相實現成本削減。
與企業利潤的韌性形成對比,失業率可能會因AI驅動的效率提升而走高。這再次印證了市場表現與實體經濟(尤其是底層經濟)的分化,即市場定價的是生產力前景,而非整體就業狀況。
市場狂熱指標
當前市場的狂熱指標已達到極端水平。高盛的數據顯示,過去20天,看漲期權日均交易量高達4000萬份合約,創下歷史之最,是三年前的兩倍。上週三,看漲期權佔總期權交易量的比例一度達到65%。更值得注意的是,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在當天均創下歷史新高,而它們各自的成分股中卻有57%和51%的股票下跌。
科技及科技相關股票目前已佔美國股市總市值的56%,而防禦性股票的佔比則降至16%,爲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Molavi將這種景象比作一場深夜派對:“你從不覺得是時候該回家了……你總覺得狂歡會永遠持續下去。”他警告,宿醉雖會遲到,但幾乎從不缺席。
資產計價與貨幣貶值
從另一個維度看,本輪牛市也反映了法定貨幣的“貶值交易”。自疫情以來,以美元計價的納斯達克指數上漲了165%,標普500指數上漲了102%。但如果換一種計價單位,結論則大相徑庭:以黃金計價,納斯達克指數僅上漲7%,標普500指數甚至下跌18%;若以比特幣計價,兩者則分別暴跌78%和84%。
Molavi指出,這表明自疫情以來,非美元敞口的資產增值速度最快。這提醒投資者,在評估資產回報時,選擇何種“貨幣”作爲標尺至關重要。這也解釋了爲何在傳統資產類別之外,比特幣、黃金等資產也受到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