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警告:美元走强和利率上升可能威胁亚洲经济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位高级官员近日指出,如果美元意外走强或长期利率从低位大幅回升,亚洲各国在应对美国关税方面表现出的韧性可能会遭遇严峻挑战。

IMF高级官员强调,美元持续走强或长期限美债收益率回升可能抬升亚洲市场的整体债务成本。10年期及以上的美债收益率曲线是全球长期限利率的重要参考。

IMF亚太地区负责人Krishna Srinivasan表示,如果美联储继续推进降息进程,随后美元汇率持续走弱,亚洲市场的各大央行便可在不必过于担心资本外流风险的情况下大幅放松货币政策,以支持本国经济增长。

IMF认为,低利率与疲弱美元态势在今年迄今帮助亚洲市场承受住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冲击,然而美元走强或长期限美债收益率大幅回升则可能抬升亚洲债务成本。

Srinivasan指出,低利率以及长期限美债收益率下行也将显著帮助亚洲各国政府和企业以更低成本举债,并且能够承受因美国关税上调持续带来的经济冲击。

但Srinivasan警告称,这种对于亚洲市场而言非常有利的金融条件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如果利率市场开始上升,尤其是长期限美债以及长期限本国国债收益率,那将对亚洲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因为亚洲的债务服务/偿债成本一直相当高。

IMF预计,整个亚洲经济在2025年将增长4.5%,较去年的4.6%略微放缓,但较IMF在4月的预测报告则上调0.6个百分点,部分原因在于在更高的美国关税生效前的“前置出货”带动创纪录的强劲出口增长。

但该机构警告称,亚洲经济增长风险偏向下行,并预计2026年增长将进一步放缓至4.1%。

IMF最新研究报告称,许多亚洲国家可能需要进一步货币宽松步伐,以将通胀带回至目标范围区间并确保通胀预期持续被锚定。

尽管疫情后需求回升,以及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长期战争推升原材料价格,亚洲的通胀仍较世界其他地区相对温和。

Srinivasan表示,这表明亚洲各大央行能够锚定通胀预期并将通胀显著拉下来,原因在于公众信任它们独立于政府干预举措。央行拥有货币政策独立性非常重要,这样它们才能实现自身的目标,尤其是物价稳定。

Srinivasan强调,央行也应对广大公众负责,同样重要的是,不要让它们背负过多的使命与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