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水创始人达里奥:黄金作为货币的价值与历史逻辑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近期发表文章,重申了他对黄金作为货币价值的长期观点。达里奥认为,黄金是一种货币,且是最不容易贬值或被没收的货币。自他首次提出这些观点以来,金价已大幅上涨。
在达里奥发布文章之际,黄金价格上周一度创下每盎司4380美元的历史新高,之后急剧回落,但年内仍上涨约50%。推动金价大涨的因素包括全球央行持续买入黄金,以及所谓的“货币贬值交易”,即投资者为应对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而规避主权债券和法定货币。
黄金的历史逻辑与当下意义
达里奥指出,纵观历史,所有货币要么是挂钩型/硬资产背书货币,要么是法定货币。挂钩型货币的价值与黄金等供应量有限、具有全球价值的贵金属锚定,允许人们按固定汇率将纸币兑换为实物资产。而法定货币不与任何实物挂钩,其供应量不受限制。
从各国历史看,当金本位制遭遇巨额债务时,货币体系便会崩溃。原因在于:若执政者坚守黄金兑换承诺,会导致债务违约和通缩性萧条;若违背兑换承诺,则能大量增发货币信贷,通常引发货币贬值、通胀飙升和金价上涨。
在央行问世前(美国为1913年),通缩路径更常见;而央行出现后,通胀路径成为主流。这两种情况都会引发重大债务危机,最终通过抬高物价水平来降低债务收入比。最近的金本位制崩溃案例是1933年和1971年。
自1971年转向纯法定货币体系后,研究历史上前朝法定货币体系在债务过剩时的表现更具现实意义。此类情况下,央行总是大量增发货币信贷,通常推高通胀和金价。在所有案例中,黄金作为纸币/债务货币的替代品表现优异,长期保持购买力的纪录最佳,因此成为央行第二大储备货币。
黄金的投资策略
达里奥认为,并非断言其他货币的财富储存能力始终逊于黄金。由于纸币/债务货币产生利息而黄金没有,当利率足以抵消货币贬值风险时,持有纸币反而收益更高。若参与市场择时游戏(达里奥不建议),应在利率充分补偿贬值风险时持有纸币,反之则应持有黄金。另一种策略是始终配置黄金——黄金与现金的实际回报率均约1.2%,且二者呈负相关,组合持有能适应不同流动性环境。
黄金的低没收风险也是其优势。它不依赖第三方支付承诺,更难被个人或政府剥夺,是唯一可完全自主保管的货币,且免疫网络攻击。因此在金融危机导致高税收/没收政策、国际经贸战升级时,黄金总是首选资产。
因此,在货币、债务危机和战争时期,由于没收风险增加,黄金的价值大幅上涨。更准确地说,黄金的价值实则是“拒绝贬值”。
这就是黄金能成为最基础货币的原因:它用千年时间证明了自身价值与生活成本变化的同步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