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业AI基建热潮持续,全球企业投资加速
近期,科技行业尤其是人工智能(AI)基建领域的发展势头强劲,尽管市场存在泡沫的担忧,但投资热潮并未放缓。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微软与OpenAI的合作增强了后者的融资能力,而OpenAI也在筹备IPO,估值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亚马逊宣布裁员1.4万名以加快AI部署,其云服务部门随后公布了近三年来最强劲的增长数据。
这些进展表明AI已成为全球企业投资的最大催化剂和股市上涨的引擎。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的营收飙升符合市场预期,而包括霍尼韦尔、GE Vernova和卡特彼勒在内的非科技行业全球企业也在季度财报会议上提及数据中心业务,显示AI供应链已扩展至能源、工业制造与冷却技术等领域。
AI相关基础设施支出预测
高盛预计,到2030年,全球AI相关基础设施支出可能达到3万亿至4万亿美元。仅今年一年,微软、亚马逊、Meta与谷歌四家企业的相关支出总额预计将接近3500亿美元。牛津经济研究院数据显示,美国数据中心资本支出中约60%用于进口IT设备,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中国台湾省、韩国和越南的半导体产品。
| 公司 | 相关支出预测(亿美元) | 
|---|---|
| 微软 | - | 
| 亚马逊 | 1250 | 
| Meta | - | 
| 谷歌 | - | 
近期,代表超过21万亿美元总市值的至少二十多家企业发布了季度财报,或就AI话题接受采访。宝洁与博利登等多家企业表示,AI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已开始显现。
AI基建狂潮下的隐忧
自2022年ChatGPT问世以来,全球股票市值已累计上涨46%,增量约46万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一的涨幅来自AI相关企业。但分析师警告,服务器、加速器和芯片的更新周期正在加快,AI芯片的使用寿命缩短至五年或更短,迫使企业加速资产减记和更新换代。
主要科技公司的销售收入与资本支出比率急剧下降,AI相关支出的激增扩大了投资与回报之间的差距。投资公司Xponance高级投资组合经理Sumali Sanyal表示,如果未来三年内AI在商业化变现方面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市场将开始提出尖锐质疑。
微软上一季度资本支出创下350亿美元的纪录,并预计未来支出将进一步增加。甲骨文发行180亿美元债券,Meta计划发行的300亿美元债券,有望打破这一纪录。
尽管如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AI发展周期远未进入尾声。高盛数据显示,目前AI投资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不足1%,远低于电力革命与互联网泡沫时期2%至5%的峰值水平。Polar Capital Technology Trust投资组合经理Nick Evans表示,我们仍处于AI发展的初期阶段,其创新速度是数十年来最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