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初,亚洲货币市场出现了不常见的集体大幅上涨,其中新台币在短短两天内飙升了6.5%。除了台湾的寿险巨头们集体对冲美元风险外,市场上还流传着一种讨论,即台湾与美国可能达成的贸易协议中可能包含加强台币汇率、降低其竞争力的条款,这进一步推动了台币的大幅上涨。

那么,是否真的有一个幕后版的“海湖庄园协议”正在酝酿之中呢?

根据追风交易台的报道,尽管市场上流言蜚语不断,摩根大通在其最新的外汇策略周报中提出,美元的疲软并非由于某种协调性的协议,而是由于基本面等多种因素的变化所推动,例如美国经济增长预期的下调,贸易冲突带来的滞胀担忧加剧;美联储的独立性受到质疑;美国期限溢价的上升与美联储终端利率的下降同时发生;德国财政政策的宽松转向,为欧洲资本市场提供了支持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减弱,资金自然流向其他市场。

摩根大通还指出,目前市场上普遍认为,亚洲强势货币的背后还有另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多年贸易顺差积累的巨额美元资产开始回流,形成了强大的外汇对冲压力。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尽管台湾中央银行两次公开声明“美国财政部并未施压要求本地货币升值”,但市场的猜测仍在继续。

“海湖庄园协议”原本指的是特朗普提出的通过多边方式降低美元、提升出口国货币的战略。虽然这一构想从未正式实施,但近期亚洲货币的异常波动再次让这个话题变得热门。

例如,韩国财政部长最近承认,将与美国财政部就汇率问题进行“工作层面的磋商”;而台湾“中央银行”在新台币升值后罕见地发表声明称“并未受到美国的压力”。这些含糊的回应反而增加了市场的猜测空间。

更为关键的是,市场普遍认为这一轮汇率行情“非同寻常”。摩根大通指出,像新台币这样的大幅上涨,几乎不可能在没有政策默许的情况下发生。而亚洲各国的外汇市场长期以来由监管部门主导,因此“无风不起浪”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并非无中生有。

而且与1985年的广场协议不同,当前亚洲国家(尤其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手中积累了大量的美元资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需要直接卖出美元进行干预,只需通过“窗口指导”,提高企业的对冲比率或要求其将部分美元收入兑换为本币,就能推动货币升值。

法国巴黎银行的专家对此表示:

虽然没有哪个经济体会正式承认货币估值是谈判的重点,但市场预期却表明并非如此。鉴于海湖庄园协议强调美元估值过高是美国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这一点尤其值得关注。

市场普遍认为,亚洲强势货币的背后还有另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多年贸易顺差积累的巨额美元资产开始回流。

据摩根大通估计,仅中国的出口商就持有4000亿至7000亿美元的资产,加上其他亚洲出口国的净国际投资头寸盈余,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回流和外汇对冲压力。

此外,中国近期调降美元/人民币固定汇率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政策信号,为亚洲货币的广泛升值清除了障碍。

尽管“海湖庄园协议”是否存在还没有官方的定论,但亚洲货币的上涨已经在资本市场引起了波动。在地缘政治、宏观政策与市场预期的交织影响下,一场看不见的“货币风暴”可能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