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帐行情是什么?
“作帐行情”是指在季末或年末特定时点,法人机构、基金经理人或大股东,为了优化财报或基金绩效,刻意拉抬手中持股股价的操作行为。
这种现象在每年第四季度尤其常见,目的在于美化账面数字、提高基金净值与市场排名,从而吸引更多投资、提高奖金或增强市场信心。具体时间点如下:
时间节点 | 行情特征 |
3月、6月 | 季底操作,多以波段修正为主 |
12月 | 年度绩效排名关键时刻,行情最为强烈 |
统计资料显示:
过去五年中,台股第四季平均上涨约165点,反映出年底行情具备一定的操作价值,尤其对集团股与投信重仓股更为明显。
举例说明:以台塑四宝(台塑、台化、南亚等)为例:
台塑股价2022年第四季从77.8元一路飙升至92.5元,单月涨幅超过15%。
涨势共出现“两波攻击”:10月初至11月初第一波,11月中至12月中第二波。
具体如下:
时间 | 股票名称 | 股价走势及涨幅(元) |
9 月底 | 台数 | 77.8 元 |
10 月 17 日 | 台数 | 80 元,涨幅 2.84% |
10 月 18 日 - 20 日 | 台数 | 85 元,三日涨幅 6.25% |
11 月 18 日 | 台数 | 第二波上涨启动 |
11 月 18 日最高点 | 台数 | 92.5 元 |
去年第四季 | 台数 | 涨幅约 13% - 15% |
去年第四季 | 台化 | 涨幅约 13% - 15% |
去年第四季 | 南雅 | 涨幅约 13% - 15% |
👉 这类走势,正是法人“分批作帐”的最佳写照。
作帐行情的幕后推手是谁?
1. 基金经理人
基金经理人的年终奖金与绩效排名密切相关。在接近年底时,部分经理人会集中资源拉抬前期布局的持股,以便在结算日表现亮眼。
2. 上市公司
部分上市公司也会趁机“配合演出”,发布利多消息如订单、新产品、技术突破或资产处置等,推动股价上涨,从而美化年终财报。
3. 投信公司
投信公司操作基金为投资人争取最高报酬。年底前,面对基金评价与资金流入的双重压力,投信往往会在特定标的上集中火力、冲刺绩效,形成集体作帐效应。
作帐行情常见的操作手法有哪些?
1. 拉抬中小型股
中小型股本小、筹码集中,最容易拉抬。法人通常提前潜伏布局,待年底集中买进、快速冲高。
2. 搭顺风车策略
绩效落后的投信,可能会跟风强势股,希望“搭顺风车”拉抬净值。但此类策略风险较高,追高者易被反杀。
如何识别作帐行情及其风险?
观察以下几个信号:
1. 投信大量买超
若一档股票在临近季度结束时,被投信持续大买,但公司基本面并无明显变化,极可能是作帐行为。
2. 投信持股比例接近上限
法规限制单一基金持有个股不得超过净值10%。若某股票已接近此限制,后续买盘空间有限,追高风险升高。
举例说明:2022 年初,富彩因有望成为苹果 mini LED 供应商而备受关注。
1 月起,投信大举买超,股价从79元攀升至104元。
但在苹果发表会前夕,投信反手出货,3月股价跌回69.9元,许多追高者被高位套牢。
具体如下:
时间 | 事件 | 投信操作 | 股价 |
2022年1月 | 富彩有望成为苹果mini LED供应商 | 买超 | 79元→104元 |
2022年3月 | 苹果发表会前夕 | 卖出 | 69.9元 |
这一案例说明:作帐行情虽可带来短期涨幅,但最终回调风险不可忽视。
作帐行情该如何应对?
(一)以基本面为核心
短期波动非长久之计,稳健选股仍需回归财务体质良好、具成长性的公司。
(二)波段操作时机把握
第一波:10月初启动,持续约1个月。
第二波:11月中启动,延续至12月中。
风险期:12月下旬后法人结账,股价易修正,需密切关注动能变化。
(三)选股标准明确
优先挑选:
站上月线
有题材、有故事
技术走势转强
避免补涨股与冷门股,涨幅有限、风险更高。
(四)观察投信筹码变动
追踪投信买卖动向,有效提高胜率与避险能力。
总结:
作帐行情是一种季节性、策略性强的市场现象,虽充满机会,但同样暗藏风险。熟悉资金动向、掌握操作节奏、坚持基本面选股,才能在年终行情中如鱼得水、稳健获利。
提醒:短期上涨不等于长期价值,理性分析永远是最好的投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