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不穩定關稅政策在海外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最新報道,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和河流水位的下降共同導致了歐洲港口自疫情以來最嚴重的供應鏈擁堵,特別是在鹿特丹、安特衛普和漢堡港口,預計這種情況將持續數月。

航運和物流公司警告說,駁船需要等待數天才能裝載貨物,而貨櫃船也面臨着長時間的等待。荷蘭航運公司WEC Lines的總經理Caesar Luikenaar表示:“所有主要的樞紐都在超負荷運作。”

業內人士認爲,這次危機是由於美國關稅政策的急劇變化,迫使貨櫃航運公司重新規劃網絡以適應全球貿易流向的劇烈變化。同時,萊茵河春季乾旱導致的水位異常低,進一步限制了駁船的裝載能力。這種情況對全球物流系統構成了新的打擊。

荷蘭物流公司Euro-Rijn Group的首席執行官Albert van Ommen認爲,目前的擁堵是疫情以來最嚴重的。

德國物流公司Contargo向客戶發出警告,駁船在安特衛普裝載貨櫃的平均等待時間爲66小時,在鹿特丹爲77小時。通常情況下,駁船會在貨櫃碼頭獲得一個固定的時間段來裝載貨物,以確保貨櫃的快速高效運輸。

在歐洲第二繁忙的貨櫃港口安特衛普,船隻的卸貨時間比預定時間晚了3至5天。Van Ommen表示:“當我們用駁船收集貨櫃時,由於海運船隻無法按時到達,駁船也無法按時裝載。最終導致客戶和終端用戶的收貨時間被推遲。”

歐洲港口還在應對來自亞洲的進口量增加,這是因爲美國的高關稅導致貨物轉向其他地區。

德國DHL的高級主管Casper Ellerbaek將從亞洲到歐洲貨櫃量的急劇增長歸因於亞洲出口商的戰略轉變。他估計這一增長約爲7%。

“從不同貿易的增長水平來看,毫無疑問我們看到歐洲承接了歷史上本應流向美國市場的大量份額,”Ellerbaek說。

儘管延誤尚未迫使任何客戶因零部件短缺而停產,但Ellerbaek表示這種“戲劇性”情況仍存在風險。

業內人士表示,碼頭運營商——主要是從國有港務局租賃碼頭空間的私營公司——正在急於招聘新員工和購買新設備,試圖緩解壓力。

迪拜環球港務集團港口和碼頭的首席商務官Mark Rosenberg表示,公司團隊正在努力管理貨物流量,儘可能減少干擾。

然而,一些業內人士對擁堵能否輕易解決持悲觀態度。Luikenaar表示,一些服務歐洲本地市場的航運公司被迫花費一週時間從鹿特丹不同的碼頭收集貨櫃,而正常情況下最多需要三天。他說,解決所有問題需要數年的產能投資,“這不是一個可以輕易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