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遠東地區遭遇的一場罕見強震,正在將影響擴散至整個太平洋。
今天上午,俄羅斯遠東堪察加半島發生自1952年以來最強烈的8.8級地震,引發的越洋海嘯已波及整個環太平洋地區,從日本到美國西海岸均已拉響警報,對沿岸社區安全和部分經濟活動構成直接威脅。
作爲響應,日本已對超過190萬民衆發佈疏散指令,部分企業暫停運營。中國自然資源部也針對上海和浙江啓動了海洋災害二級應急響應,預計海嘯波將於下午至傍晚抵達,並可能與颱風“竹節草”帶來的風暴增水疊加。
在太平洋對岸,美國對夏威夷、阿拉斯加及西海岸發佈了海嘯警告,夏威夷州州長Josh Green警告海浪可能“危及生命”。地震引發的海嘯已衝擊俄羅斯部分海岸,據報道浪高達3至4米,造成部分建築受損和人員受傷。
中國啓動應急響應 海嘯波預計17-19時到達浙江、上海沿岸據中國自然資源部最新官方消息,2025年7月30日7時24分,堪察加東岸遠海海域發生8.8級地震,震源深度爲20千米。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佈海嘯黃色警報,根據最新監測分析結果,預計對我國上海,舟山南,臺北東,屏東西,屏東東,臺東南,臺東北,花蓮和宜蘭沿岸造成災害性影響。
自然資源部已於7月30日10時針對浙江省和上海市啓動海洋災害二級應急響應。
人民日報稱,經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綜合分析研判,此次地震已引發越洋海嘯,預計海嘯波將於13:30到達臺灣沿岸,17-19點左右到達浙江、上海沿岸,最大波幅分別爲60、40和30釐米。目前,颱風“竹節草”正在浙江省境內移動,預計將在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區引發100釐米左右的风暴增水。
附海嘯波預計到達時間:
“今天的地震非常嚴重,是數十年來最強的震動。”堪察加州州長Vladimir Solodov在社交媒體上發佈視頻說道。
海嘯襲擊俄羅斯海岸 圖源:俄羅斯科學院“統一地球物理局”
據新華社報道,地震造成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市部分建築受損,海嘯已波及伊利佐夫區沿岸,浪高達3至4米。地震造成部分地區停電,上網速度變慢,路面汽車劇烈晃動,民宅內衣櫃翻倒、鏡子破碎。
堪察加邊疆區行政長官索洛多夫在社交媒體上說,地震造成首府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市一所幼兒園牆壁坍塌,所幸沒有人員傷亡,救援人員已抵達現場。
圖源:社交媒體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數據,此次地震震源深度較淺,約爲19.3公里,震中位於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市東南約119公里處。
美國地質勘探局成,這次8.8級地震如果讀數確認,將與1900年以來全球第六大地震並列。地震發生後出現了十多次餘震,其中最大的達到6.9級。
據塔斯社報道,海嘯波已衝擊了千島羣島的北庫里爾斯克市,導致港口被淹,船隻被衝離泊位。當地衛生部長Oleg Melnikov透露,有數人因在地震中避險而受傷。
一位名叫Yaroslav的當地居民描述,震感持續了至少三分鐘,“感覺牆壁隨時可能倒塌”。
圖源:社交媒體視頻截圖
環太平洋拉響海嘯警報,日本、新西蘭、美國迅速響應受此次強震影響,新西蘭、日本、美國夏威夷等環太平洋國家和地區也相繼發佈海嘯警報,數百萬人接到疏散指令。
新西蘭國家應急管理局對該國全境海岸發佈了海嘯預警。據央視新聞報道,該機構預計新西蘭所有沿海地區將出現強烈異常洋流和不可預測海浪,提醒民衆遠離海灘、港口和河口區域。
作爲對2011年大地震及海嘯仍記憶猶新的國家,日本迅速採取了大規模預防措施。據日本消防廳數據,超過190萬民衆接到了疏散指令。日本氣象廳對東部大範圍海岸線發佈了海嘯警報,預計浪高可達3米。
經濟影響已初步顯現。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產汽車爲確保員工安全,已暫停了部分國內工廠的運營。此外,2011年發生核事故的福島核電站也疏散了工作人員。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Yoshimasa Hayashi)表示,目前暫未收到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的報告,各核電站也未發現異常。
美國國家海嘯預警中心對夏威夷、阿拉斯加部分地區和西海岸發佈了警告。夏威夷州首府火奴魯魯的應急管理部門已指示沿海居民撤離至高地或建築物的四樓以上。
美國海嘯預警系統警告稱,“危險的海嘯波浪”正在太平洋擴散。預計俄羅斯、夏威夷北部島嶼和厄瓜多爾的部分海岸可能出現超過3米的海浪,而日本、夏威夷、智利和所羅門羣島等國家可能出現1-3米的海浪。
夏威夷州州長Josh Green警告稱海浪可能“危及生命”。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提醒受影響地區的民衆注意安全。
堪察加和俄羅斯遠東地區位於太平洋“火環帶”上,這是一個地質活躍的區域,容易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據路透社報道,堪察加地球物理服務分部主任Danila Chebrov表示:
由於震中的某些特徵,震動強度並不像人們從這種震級預期的那麼高。餘震目前仍在持續,其強度將保持相當高的水平,但預計近期不會出現更強的震動。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