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緩和導致亞洲降息預期降溫

隨着中美貿易摩擦出現顯著緩和跡象,金融市場對新興亞洲出口依賴型經濟體央行們採取激進寬鬆貨幣政策的押注有所降溫。例如,掉期交易員們目前預計,未來三個月泰國央行僅會降息9個基點,而4月底時的交易員降息預期接近20個基點。馬來西亞與韓國的貨幣寬鬆定價也有所下降。

相比之下,在印度和菲律賓等以內需爲主而不是以出口貿易爲核心的經濟體,市場對這些經濟體央行的鴿派押注立場的定價預期基本未變。

這一預期變化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經濟增長樂觀情緒:最新的全球關稅戰役緩和跡象或將減輕大部分亞洲國家大幅降息以提振經濟增長的壓力。不過,如果未來中美貿易談判受挫,或者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再次上演“協議變卦”等導致金融市場劇烈震盪的戲碼,投資者情緒可能被迅速逆轉。

“中美貿易關係是區域市場情緒的關鍵錨點。”來自Maybank Securities的固定收益研究主管 Winson Phoon 表示。他指出,潛在的中美貿易合作協議將提振本地區,但這並不意味着亞洲經濟整體形勢將一帆風順,各國仍需分別與美國單獨進行貿易磋商。有分析人士表示,中美貿易摩擦超預期緩和,爲亞洲出口型經濟體們與美國達成符合雙邊利益的貿易協議奠定積極基調。

亞洲各國降息預期變化

國家 當前降息預期(基點) 4月底降息預期(基點)
泰國 9 20
馬來西亞 9 13
韓國 11 14
菲律賓 4 維持現狀
印度 26 24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亞洲出口型經濟體在2023年貿易額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分別是:馬來西亞爲132%,泰國129%,韓國88%,而印度僅46%。

雖然最新的中美激烈貿易戰役停火信號給亞洲市場帶來普遍喘息,但本地區各國與華盛頓之間的雙邊貿易談判結果,將決定其未來貨幣政策方向與整體基調。

在日本GDP成分中,出口貿易佔比最大規模比例,並且中美兩國乃日本商品的最大規模出口國,因此中美貿易戰局勢大幅緩和所帶來的經濟增長預期好轉,對於日本出口經濟來說也將帶來一定程度提振,因此日本央行今年有望延續加息步伐。日美之間已經進行了兩輪關稅談判。日本關稅談判代表赤澤亮正此前對記者表示,雙方希望在5月中下旬再次會晤。

華僑銀行經濟學家 Lavanya Venkateswaran 表示:“真正的考驗在於這些經濟體能在多大程度上與美國談判大幅降低/甚至取消對等關稅,以及美國針對半導體和製藥等前沿行業特定關稅調查的結果。”

中美經貿高層經瑞士日內瓦經貿會談之後達成積極共識,宣佈將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超預期緩和,爲全球股票市場投資者們提供了迄今最清晰的看漲信號,顯示出掀起新一輪全球貿易戰的特朗普政府正在對幾周前顛覆全球金融市場的激進關稅政策採取更加溫和且理性的態度。

根據多家金融機構測算,最新貿易共識意味着當前對絕大多數商品而言,美國對華今年的新增關稅從145%大幅降至30%(芬太尼20%+對等關稅10%),期限長達90天。此外,儘管中美經貿高層達成積極貿易共識且大幅降低彼此關稅,但是自4月初特朗普政府面向全球加徵關稅以來,美國平均關稅稅率仍然爲1934年以來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