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樂觀進展減輕美元下行壓力,但高盛認爲美元對亞洲貨幣的下行趨勢未改。

據追風交易臺消息,高盛在週二的最新報告中表示,由於貿易談判取得比預期更好的結果,上調了2025年美國GDP增長預期,降低了衰退概率並推遲了美聯儲降息預期,這減輕了美元對亞洲貨幣的下行壓力。

然而,美元兌亞洲貨幣貶值的三大核心原因仍在,分別是美元估值依然偏高、亞洲出口商繼續將美元兌換爲本幣的趨勢將持續,此外如果縮小貿易順差成爲貿易談判的核心,那麼亞洲貨幣最終可能需要兌美元走強。

高盛表示,如果達成貿易協議,並且出口商繼續拋售美元,韓元、新臺幣、馬來西亞令吉和新加坡元將是受益最明顯的貨幣。

美國經濟前景改善降低了美元下行風險

根據高盛報告:

美中貿易談判結果超出預期,這一發展使高盛經濟學家團隊將2025年第四季度美國GDP增長預測從0.5%上調至1.0%,並將美國經濟衰退概率從45%下調至35%。

美聯儲降息預期也隨之被推遲,現在預計降息將在2025年12月、2026年3月和6月進行,而不是先前預計的2025年7月、9月和10月。更爲重要的是,美國經濟左尾風險的減少可能會降低美元相對於避險貨幣(如日元)的下行幅度。

受此影響,市場上原本建立的美元兌亞洲貨幣多頭頭寸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調整。報告指出,美元兌泰銖、美元兌馬來西亞令吉和美元兌日元的上漲最爲明顯,尤其是美元兌日元的上漲反映了市場對衰退對沖頭寸的平倉。

三大核心趨勢仍然不變,美元下行壓力猶存

儘管短期市場反應明顯,但高盛報告強調至少三個關鍵主題仍然存在:

1. 美元依然被高估

高盛的指標顯示,美元仍然比其DEER估值模型高估約17%。過去五年美國例外主義主題推動了美元的過度估值,體現在外國投資者持有美國資產規模的大幅增長。雖然高盛的美國經濟團隊上調了2025年GDP增長預測,但1.0%的增長仍低於1.75%的趨勢水平。

2. 亞洲出口商繼續將美元兌換爲本幣的趨勢將持續

據高盛數據,在名義上,臺灣、韓國、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的外幣存款幾乎從2015年的3000億美元翻倍至2025年2月的近6000億美元。過去十年中,臺灣的外币存款占系统存款的百分比一直呈上升趋势,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在過去3-4年也有類似表現。隨着美元前景和利率降低,這些出口商將增加本幣兌換率。

3. 貿易談判期間亞洲貨幣抵抗貶值的能力更強

報告指出,大多數亞洲經濟體與美國存在貿易順差。如果縮小貿易順差成爲貿易談判的核心,那麼亞洲貨幣最終可能需要兌美元走強。否則,亞洲貨幣的進一步走弱可能會導致與美國的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這與特朗普的目標背道而馳。因此,一些亞洲央行在貿易談判期間可能會更加謹慎地大規模購買美元。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