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政策委員會成員野口旭:無需調整縮減購債計劃
日本央行政策委員會成員野口旭週四表示,目前沒有必要對日本央行縮減債券購買規模的計劃做出重大調整。他強調,央行需要從更長遠的角度審視2026年4月以後的計劃。
週三,日本央行結束了與市場參與者的一系列會議,這些會議將幫助日本央行決定以多快的速度縮減購債規模。日本當局將在一個月後公佈2026年4月以後的購債指導方針。
日本央行目前每季度削減4000億美元(約合28以美元)的債券購買量,到2026年春季,月度債券購買量將降至2.9萬億日元左右。自2023年11月以來,日本央行持有的債券規模已經下降了21萬億日元。
市場已經開始擔憂,日本央行縮減購債規模嚴重衝擊需求,導致日本國債價格大幅下跌。在週二的日本政府債券拍賣中,平均投標倍數從上月的2.96降至2.5;其中,20年期日本國債的投標倍數降至2012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另一個顯示需求疲軟的信號是“尾差”(即平均中標價與最低中標價的差距)達到1.14,爲自1987年以來最長。
野口旭表示,目前的縮減購債計劃是在2024年7月宣佈的,這意味着日本央行購買日本政府債券的政策不會發生變化,因爲長期利率的形成是由市場決定的。他補充稱,與此同時,它“允許在市場突然波動的情況下靈活調整購買日本政府債券的規模”。他指出,“儘管市場功能的恢復很重要,但如果它最終助長或忽視了市場動盪,那將是毫無意義的”。
野口旭還對兩個月前基準十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的快速上升表現得很平靜——當時該收益率升至近1.6%。野口旭認爲:“這種上升——儘管很迅速——不能被視爲破壞性的,因爲它似乎主要反映了市場參與者對更高的最終政策利率的預期。”
貨幣政策正常化路徑
野口旭對日本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的路徑持謹慎態度,部分原因是全球貿易戰帶來的經濟下行風險不斷上升。他表示,對美國關稅措施可能導致滯漲的擔憂“急劇上升”,在高度不確定的情況下,日本央行的最終政策利率不應基於中性利率預估等因素預先確定,應仔細檢查每次加息的影響。
野口旭稱:“我認爲,對未來的貨幣政策採取謹慎樂觀的態度是必要的,在冷靜評估形勢如何發展的同時,密切關注不斷增長的海外風險。”
野口旭發佈上述言論之際,日本經濟在第一季度意外收縮後陷入技術性衰退的風險正在加劇。週三公佈的4月貿易數據顯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尤其是對進口汽車徵收25%的關稅,已開始打擊日本的出口,而出口是日本經濟增長的關鍵支柱。
市場正關注將於週五公佈的最新通脹數據。日本4月全國核心CPI同比增幅預計將加速至3.4%,這將是兩年來的最快增幅,使日本通脹率連續三年達到或高於日本央行的目標水平。但野口旭表示,數據顯示日本央行在實現目標方面取得了進展,但目標尚未實現。
時間 | 債券購買量變化 | 債券持有量變化 |
---|---|---|
2023年11月至今 | 每季度減少4000億美元 | 減少21萬億日元 |
2026年春季預期 | 月度債券購買量降至2.9萬億日元 | - |
拍賣日期 | 平均投標倍數 | 20年期國債投標倍數 | 尾差 |
---|---|---|---|
週二 | 2.5 | 2012年8月以來最低 | 1.14(自1987年以來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