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購債規模分歧顯著,市場激辯量化緊縮政策
市場參與者圍繞日本央行縮減政府債券購買的節奏問題分歧顯著,各方觀點從呼籲加速削減到主張放緩步伐。日本央行週二發佈的參考資料顯示,在最終購債規模問題上,各方觀點差異明顯:部分意見認爲央行應最終完全停止購債;部分建議將月度購債規模維持在1萬億(約合69億美元)至2萬億日元之间;另有觀點則主張保留每月3萬億日元左右的购债规模。
日本央行在召開聽證會之際公佈了這項債券市場調查結果,旨在爲量化緊縮政策的精準實施提供參考。長達十年的大規模資產購買已使日本央行持有超過半數的未償國債,這種異常狀態嚴重損害了市場的正常功能。
“日本央行最重要的是以平穩方式實施債券購買削減計劃,避免造成市場劇烈波動,”瑞穗研究技術高級經濟學家Jun Inoue表示,“與其採取可能引發投機的舉措——如加速或放緩縮減節奏,不如以穩定步伐系統性減少購債,或在最初宣佈的期限後停止削減。”
截至上月底,該央行持有的長期國債規模爲576.6萬億日元,較2024年7月底(即開始放緩購債步伐前夕)僅減少2.2%。
日本央行將於週二和週三召開系列聽證會,聽取銀行、券商及壽險公司代表的意見,預計將在6月17日結束的政策會議上更新市場退出計劃。
日本央行透露,部分參與者認爲超長期國債供需失衡屬於結構性問題,央行改善該狀況的操作空間有限。也有觀點擔憂超長期債與其他期限債券的市場分化,呼籲央行通過調整購債操作頻率和期限差異化策略靈活應對。
週二,日本國債市場拋售加劇,十餘年來最疲軟的國債拍賣需求凸顯市場對央行撤出的憂慮。這場暴跌將20年期債券收益率推高了約15個基點,達到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30年期國債收益率則攀升至1999年該期限債券發行以來最高水平。40年期國債收益率更是觸及歷史高點,預示着下週該期限債券發行前的市場緊張情緒。
此外,夏季大選前日本國內關於追加支出或減稅的政治討論,也給超長期國債市場帶來波動——日本本就揹負發達經濟體中最沉重的公共債務負擔。
Inoue表示:“如同美國市場所見,日本央行計劃的任何調整都可能促使市場更加關注財政問題,進而對市場產生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會前整理的參考資料未披露具體機構的建議細節。
國債期限 | 收益率變化 | 歷史最高水平 |
---|---|---|
20年期 | 約15個基點 | 2000年以來最高 |
30年期 | 攀升至最高 | 1999年發行以來最高 |
40年期 | 觸及歷史高點 | 歷史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