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製造業PMI創三個月新高,庫存增長和關稅問題成關鍵因素
根據標普全球最新公佈的數據,2025年5月美國製造業PMI初值升至52.3,不僅創下三個月新高,也遠超市場預期的50.1,高於前值50.2。這一數據標誌着自2022年6月以來製造業商業活動最顯著的改善,顯示美國製造業在經歷兩個月的收縮後重新恢復擴張。
此次反彈不僅反映出製造業產出回升,還顯示新訂單增速達到過去15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然而,推動PMI飆升的最大“功臣”卻來自庫存。數據顯示,採購庫存的增長創下自2009年該項調查啓動以來的歷史新高。
分析認爲,這一現象與企業和客戶爲應對潛在的關稅問題而提前囤貨有關。標普全球市場情報首席商業經濟學家Chris Williamson指出:“5月的商業信心較4月有所回升,這主要得益於高關稅暫停實施。但企業在7月90天關稅緩衝期結束前仍存憂慮,導致輸入庫存大幅累積。”
供應鏈方面,製造業交貨時間延長,成爲31個月以來最嚴重的情況。這通常被解讀爲供應鏈更加繁忙的信號。然而,就業數據卻表現疲弱,製造業就業人數連續第二個月下滑。
價格壓力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5月製造商銷售價格錄得自2022年9月以來的最大月度漲幅,而投入成本漲勢更甚,創2022年8月以來新高。服務行業的價格亦同步上行,漲幅爲2023年4月以來最大。綜合指數方面,5月綜合PMI升至52.1,亦高於前值51.2,凸顯經濟活動整體改善。
Williamson警告稱:“雖然當前產出出現回升,企業的情緒與增長動能仍相對溫和。5月價格大幅上漲,主要是由於關稅推動進口成本上行,企業與供應商被迫將成本壓力轉嫁至消費者。整體商品與服務的價格上漲幅度是2022年8月以來最爲劇烈的,表明美國消費者價格通脹可能在未來數月顯著走高。”
此外,股市反彈與關稅政策緩和亦被視爲製造業復甦的重要因素。然而,價格上漲與供應鏈延遲可能爲未來經濟增長帶來不確定性。
市場人士指出,雖然5月PMI數據展現美國製造業強勁復甦跡象,需警惕潛在的通脹反撲風險,尤其在高利率環境下,這將影響美聯儲的政策路徑。未來數月,關稅政策走向及其對企業庫存和價格傳導的影響,將成爲觀察美國經濟運行的重要風向標。
PMI數據對比 | 2025年5月 | 市場預期 | 前值 |
---|---|---|---|
美國製造業PMI初值 | 52.3 | 50.1 | 50.2 |
綜合PMI | 52.1 | - | 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