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特朗普主導的新稅法爲不受歡迎的能源和氣候行業某些細分領域帶來新的生命線,包括從燃煤發電到爲地球降溫的高風險賭注冒險之舉,這些行業都有可能獲得大幅提振。

在“大而美”法案通過國會投票之後,儘管市場對於美國預算赤字將大舉擴張的悲觀情緒升溫並且導致10年及以上的長期限美債遭遇大舉拋售,但是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所提出的3.4萬億美元財政刺激計劃已經爲全球能源和氣候行業中那些失寵於政策、難以增長或未能取得突破的領域創造了機會。

美東時間7月4日所簽署的這項稅收與支出法案爲近年來受到廉價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發電擠壓的煤炭行業提供了生命線。這項法案也爲核能行業注入強勁增長動力——該行業雖在特朗普重返白宮之前已重新獲得投資者和政策支持,但這種熱情尚未轉化爲美國國內電力產能的大幅增長。而該法案還有可能推動一個未經過驗證且具有風險的地球降溫系統——地球工程,開始走出長期萎靡不振的陰影,向現實靠近。

煤炭

儘管特朗普本人長期以來一直支持煤炭、石油等傳統高碳排放能源,但煤炭行業在他第一個美國總統任期內仍舉步維艱。而新法案則直接以及間接地採取措施以遏制其頹勢。

該法案將逐步取消風能和太陽能的稅收抵免,這可能會削弱它們在經濟上的競爭優勢。此外,冶金煤(用於鋼鐵製造等傳統製造業)也被納入可獲得稅收抵免的美國“關鍵礦產”清單。

這項法律是特朗普支持化石燃料領域的最新舉措。此前在今年4月,他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推動爲處於大規模建設進程的AI數據中心提供燃煤電力驅動,而不是拜登政府長期支持的風電系統。

特朗普政府還干預阻止了一家燃煤電廠的退役。支持者們稱此舉有助於緩解時常承壓的美國電網負荷,但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能源與氣候變化專家、助理教授莉亞·斯托克斯指出,雖然電力系統迎來容量擴張,但是燃燒這種最“髒”的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排放將會對氣候造成重大威脅,並且此舉也可能推高當地的基準能源價格。

核能

僅僅幾年前,老化的美國核電站不斷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如今,人工智能熱潮重新激發了人們對能夠全天候高效供電且零碳發電廠的投資與開發興趣,促使人們努力重啓兩座已經被關閉的大型核電站。但近年來,美國僅新增兩座傳統核反應堆,且目前無任何新傳統反應堆項目在建,但是核電企業對於“小型模塊化反應堆”(即SMR)開發力度持續加大。

特朗普簽署的新法律延長了對核能的支持,同時削弱了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競爭力,可謂大舉提升了核能的相對優勢。

該法案緊隨特朗普5月簽署的一項關鍵行政命令,要求改革美國核管理委員會,旨在推動這一行動遲緩的機構加快核電項目審批流程。此後不久,紐約州州長凱茜·霍楚爾(民主黨人士)宣佈該州將推進新建一座核電站。

儘管如此,即便有美國政府政策支持,核能技術能否實現大規模且快速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部分障礙來自特朗普簽署法案中的一項條款:如果“涉及外國關注實體”,項目將無法獲得稅收抵免,這爲投資者們帶來很大程度不確定性。

大型數據中心,可謂AI時代最核心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對於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的高效率運作以及GPT、Claude以及DeepSeek系列AI大模型更新迭代至關重要。在當前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全球脫碳化大趨勢之下,核能這一高效且穩定的清潔能源近年來成爲亞馬遜、谷歌以及微軟等科技巨頭最青睞的能源。

這種兼具清潔、穩定與高效屬性的能源有望爲他們無比龐大的數據中心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強大電力支持。因此,全球政治家以及科技企業們當前對於核能的支持可能比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任何時候都要強烈。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美國政府對核反應堆的態度全面轉變,尤其是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大舉推進美國核電復興。

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被許多能源行業資深業內人士視爲核能發電的未來。包括GE Vernova在內的諸多美國電力巨頭以及SMR開發商們普遍認爲,這些反應堆體積更小,使用預製專有部件在現場組裝,未來可降低核電站建設成本並加快核能發電工期。

在功率、建造方式和安全理念上,小型模塊化反應堆 (SMR)與傳統千兆瓦級核電站截然不同:它們單機功率不超過 300 MWᵉ、核心設備可在某個工廠批量製造並整機運輸到現場,先天集成被動安全系統;隨着數據中心與人工智能系統對 7×24 低碳電源的需求急速攀升,這一“工廠造核電”的思路恰好契合分佈式、可擴展、易融資的新型電力基礎設施潮流。因此,在許多核能與核電站工程師看來,SMR 很可能成爲AI時代核能擴張與核電復興的主旋律。

尤其是愈發龐大的AI服務器集羣所帶來的分佈式、大功率、全天候的電力需求與SMR的產品形態天然契合。AI訓練/推理集羣往往佈局在城市邊緣或工業園區,SMR的小佔地且靈活選址能力讓“源-負荷同地”成爲可能,降低輸電損耗和用地審批衝突。

地熱能

地熱能長期以來令環保人士們心嚮往之。地球內部的熱量既清潔又充足,若能加以利用,將可提供類似核能高效率的不間斷電力供給。但要在電網層面建立起可觀的產能,一直以來都因勘探成本高、資源驗證難而未能實現大規模容量突破。

近幾年,地熱希望再次升溫。一些初創公司開始採用由油氣行業以及頁岩油巨頭們首創的水力壓裂技術,使得潛在地熱能項目的地理範圍大幅擴展。

與核能系統類似,地熱能也被排除在風能和太陽能稅收抵免逐步取消的範疇之外。此外,美國能源部長克里斯·賴特也公開支持地熱能發展,他曾表示,一個成熟的地熱產業“有助於推動AI技術發展、製造業迴流美國、穩定電價。”公開資料顯示,賴特曾擔任 Liberty Energy Inc. 首席執行官,該公司曾投資地熱初創公司 Fervo Energy。

加州大學教授斯托克斯指出,由於地熱技術與化石能源行業在開採技術上存在重疊,“這是一個可以充分利用現有人才、技術、專利和技能的領域。”斯托克斯補充稱,這種“可遷移性”也正是賴特看重的亮點。

與太陽能和風能基礎設施不同的是,地熱能不受天氣和季節的影響,可以提供穩定的基載電力,因此地熱發電廠可以24小時不間斷運行,主要利用地下岩石瞬間加熱的水來進行發電,而不會產生碳排放規模。

地熱能是地球內部熱量的自然釋放,這種熱量在地球的整個生命週期中將持續數十億年,因此從地球的時間尺度來看,地熱能屬於可再生資源,並且地熱發電在具體的運營過程中幾乎不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屬於非常高效的清潔能源。

地球工程

特朗普主導的新法律不僅將重塑美國的能源版圖,還可能重塑全球氣候治理秩序,其中甚至包括推動一項極具風險的“降溫地球”方案從理論走向現實。

專注於能源系統的研究機構 ClearView Energy Partners 在一份關於該法案影響的簡報中表示,這項新通過的法案大幅提高了全球實施“遮陽”技術(即地球工程)——例如向平流層噴灑氣溶膠的可能性。這一概念長期被視爲邊緣主張,且多數科學研究顯示其存在巨大風險。但隨着地球氣溫持續升高與特朗普推動化石能源的發展,公衆觀念可能發生轉變。

“一個不斷變暖的世界可能令民選官員們面臨越來越大的碳排放壓力,”ClearView 的分析師們寫道。“面對愈發頻繁的火災、洪水與寒潮,領導者們可能會越來越傾向於通過平流層氣溶膠注入等‘地球工程’手段,直接干預地球氣候系統。”

雖然 ClearView並未暗示特朗普將親自推動該干預措施,但該機構的分析師們表示,地球工程可以讓美國繼續以特朗普青睞的化石能源驅動 AI數據中心,同時嘗試遏制氣溫上升。

ClearView Energy Partners 董事總經理蒂莫西·福克斯表示:“如果政策制定者們仍對氣候變化以及能源轉型進度遲緩感到擔憂,那麼這個曾經禁忌的話題——地球工程,可能離成爲現實又近了一步。”

“地球工程”主要指“太陽輻射管理” (Solar Radiation Management, SRM) 中的“平流層氣溶膠注入”(Stratospheric Aerosol Injection, SAI)技術,將微量氣溶膠(常設想爲二氧化硫或硫酸鹽顆粒)噴入距地面約15–25 公里的平流層,這些粒子形成一層半透明“遮陽傘”,把部分太陽輻射反射回太空,降低到達地表的能量,從而暫時減弱全球變暖效應。

但是SRM技術成熟度低,風險與不確定性高。科學界普遍認爲必須在嚴格的國際治理框架下,先行做小規模、透明的戶外試驗,再決定是否大規模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