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施壓引發市場動盪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持續施壓再次引發市場關注,市場猜測如果鮑威爾被解職,將對金融市場產生何種影響。這種壓力在美國歷史上尚無先例,可能會引發一場涉及華盛頓和華爾街的標誌性訴訟,並最終由美國最高法院裁決。

解職鮑威爾的法律程序和可能後果

根據《聯邦儲備法》第10條規定,美聯儲理事會成員(含主席)可因“正當理由”被免職。如果特朗普解僱鮑威爾,鮑威爾可以立即向華盛頓聯邦法院起訴並要求發佈禁令復職。案件審理期間,雙方將提交訴辯摘要,法官可能舉行聽證後裁決是否頒佈禁令,關鍵取決於鮑威爾能否說服法官其本人與美聯儲在訴訟期間將遭受“無法彌補的損害”。

如果禁令被拒,解職立即生效,副主席菲利普·傑斐遜將暫代主席職務。如果禁令獲批,鮑威爾可留任至訴訟終結,任何一方均可上訴,案件可能經聯邦上訴法院審理後最終提交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對禁令的裁決很可能爲案件定調。雖然敗訴方可繼續訴訟,但大法官後期自我推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最高法院可能的裁決

最高法院5月已暗示特朗普不能無故撤換鮑威爾。在此前允許特朗普無需理由解僱其他兩家機構官員時,多數大法官明確表示該裁決不適用於美聯儲,稱美聯儲是一個“結構獨特的準私營實體”。儘管如此,該裁決仍保留“正當理由”解僱鮑威爾的可能性,且特朗普在最高法院的勝訴記錄使其佔據優勢。

案件核心將取決於特朗普的指控理由。如果特朗普以“正當理由”指控鮑威爾管理翻修工程不善,案件可能聚焦於項目細節及超支決策責任人。法律界對“正當理由”的界定通常包含三種情形:效率低下、翫忽職守、職務不當行爲。但一個多世紀前國會提出的這些術語至今無明確定義。法官需根據雙方論證,判定鮑威爾在工程超支中的角色是否構成其中任一情形。

美聯儲翻修工程爭議

美聯儲正進行其華盛頓兩棟主建築自1930年代落成後的首次大規模翻修。翻修計劃2017年獲美聯儲理事會批准後,預算持續膨脹。根據2025年預算文件,項目總成本預估已從2023年的19億美元升至25億美元。美聯儲解釋稱預算增加主要源於:與審查機構協商後的設計變更、預估與實際成本差異、以及發現超出預期的石棉等意外情況。

多名特朗普盟友正借翻修問題構建解僱鮑威爾的理由。聯邦住房金融局局長Bill Pulte指控鮑威爾6月25日參議院聽證會上就項目細節作虛假陳述,聲稱這構成“正當理由”並呼籲國會調查。美聯儲官員則表示鮑威爾陳述屬實。

新主席任命流程及對利率的影響

新主席需經特朗普提名並由參議院確認,該流程通常需數週乃至數月。在此期間,《聯邦儲備法》規定副主席“應在主席缺席時履職”。撤換主席未必能實現特朗普的降息訴求——利率目前由鮑威爾主持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設定。新主席需說服其他18位委員(含12位投票委員)支持降息。

金融市場反應

投資者看重美聯儲的獨立性。如果獨立性受損,美聯儲抑制通脹的承諾將失去公信力,而通脹預期升溫會劇烈衝擊金融資產價格。彭博社關於特朗普可能解僱鮑威爾的報道發佈30分鐘內,標普500指數下跌1%,3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升10個基點,彭博美元现货指數下跌1.2%。

彭博經濟學家Anna Wong指出,如果特朗普真的解僱美聯儲主席,最終將導致經濟增長放緩、失業率上升和通脹頑固。

市場反應 數據
標普500指數 下跌1%
30年期美債收益率 上升10個基點
彭博美元現貨指數 下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