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街鋪市場進入“低谷期”,租金和買賣價格預計下調

中原(工商鋪)董事總經理潘志明在專訪中指出,受經濟環境、營商環境、旅遊復甦不及預期和消費信心不足等多重因素影響,香港街鋪市場已全面進入“低谷期”。預計今年下半年,香港整体工商鋪买卖价格和租金将维持窄幅波动,整體下調幅度在5%以內,工廈及核心商圈街鋪租金跌幅或達10%。

潘志明分析,香港居民尤其是家庭客羣在假期普遍選擇北上消費,原因在於內地物價更低、選擇更多、服務體驗更佳。他指出,過去零售行業常抱怨“港人北上”削弱本地消費力,但這已成不可逆趨勢,行業如今只能“接受現實”。

街鋪市場結構性轉變

以往遊客來港“買買買”,奢侈品、珠寶、鐘錶等高消費帶動一線街鋪租金水漲船高;如今遊客更偏好“打卡式”深度遊,實際對零售和酒店業拉動有限。這種結構性轉變讓街鋪過去依賴高消費遊客的盈利模式難以爲繼,業主必須尋找新的“流量密碼”才能突圍。

市場變化肉眼可見。潘志明指出,目前街鋪租金已從高位回落50%-80%,租戶結構也隨之“隨行就市”大調整。過去核心商圈街鋪被奢侈品、珠寶、大牌佔據,如今“只要付得起租金,業主都願意談”。

區域 街鋪空置率
各區域 5%-10%

數據顯示,各區域街鋪空置率在5%-10%之間,整體復甦緩慢。近期多家知名品牌集中關店,更讓潛在創業者“不敢輕易開店”。

市場“大洗牌”

面對消費力持續疲軟的現實,潘志明認爲市場將經歷一輪“大洗牌”,街鋪租賃市場已從“業主說了算”轉爲“租戶挑業主”。他強調,街鋪生意很現實,“開門有生意就繼續,沒生意只能趁早關門”。第一個要認清現實的,就是業主。

“現在不是你想要多少租金,而是租戶能給多少租金。”潘志明指出,業主唯一出路是主動降租或提供租金優惠吸引租戶。當前市場環境下,“100個業主裏有99個願意降租”,不降租就只能空置。他坦言,很多鋪位空置半年後,業主最終還是要面對現實,把租金降到租戶能接受的水平。鑑於當前租金已大幅回調,預計個別鋪位未來租金降幅在10%-20%之間。

第二個要認清現實的,是租戶。潘志明指出,租金只是開店成本的一部分,人工、貨款、裝修等支出同樣沉重。若營收不及預期,收支難以平衡,很多租戶寧願退租或關店。部分租戶嘗試轉型求生,但他反問:“爲什麼同樣是麪包店,有的店天天排長隊,傳統餅店卻門可羅雀?大家得想清楚,在同一片天空下,差距爲何這麼大?”

他認爲,業主降租、租戶轉型,都只是治標之策。街鋪市場要重現昔日繁華,根本在於整體經濟復甦——疫情前市民消費力強、遊客多、遊客消費意願高,“生意纔有得做”。政府雖出臺多項刺激政策,但遊客消費習慣的改變需要時間,短期內難見成效。

對於資深鋪位投資者,潘志明指出,當前這批投資者以“出貨”爲主,原因在於銀行要求其降低工商鋪類別的按揭比例,“出貨意愿远大于进货意愿”。近期出貨速度有所放缓,主要因爲“好賣的早賣完了,剩下的都是難賣的”。投资者早期快速出貨的,多是地段佳、流動性好的資產;如今剩在手上的,普遍地段一般、接手者寥寥。不過,只要投資者積極與銀行溝通,陆续出貨降低杠杆,銀行也會給予一定寬限期,避免強制平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