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SEC批准加密貨幣ETP採用實物申贖機制,數字資產獲得更多主流認可

美國監管機構近日批准了一項關鍵流程,使得加密貨幣交易所交易產品(ETP)與傳統同類產品更趨一致,這標誌着數字資產正獲得更多主流認可。週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授權加密貨幣ETP採用“實物申贖”機制,與此前要求的“純現金”模式形成重大轉變。

現金申贖與實物申贖的區別在加密貨幣領域成爲熱門話題,尤其是在SEC一直不願允許經紀交易商處理加密貨幣業務的背景下。實物贖回是股票、債券等傳統ETP的常見機制,授權參與者(通常是機構投資者或做市商)可直接向發行方兌換大量ETP份額,以換取基金持有的一籃子基礎資產。這一機制在傳統資產類別中相對簡單,但在加密貨幣產品中卻複雜得多,因爲涉及託管、安全和結算等多重挑戰。

“最關鍵的意義在於象徵性——這意味着新的風向已經到來,”彭博情報高級ETF分析師埃裏克·鮑爾丘納斯表示,“詹斯勒領導的SEC本不願讓此事發生。這是SEC向更支持加密貨幣方向邁出的第一步,後續還會有更多動作。”

自數十隻跟蹤比特幣和以太幣的基金推出以來,加密貨幣ETP一直被限制爲純現金申贖,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運營效率和稅收優勢。

“SEC批准這一長期以來的訴求,表明其對美國加密貨幣領域將採取務實、審慎的態度,”Bitwise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亨特·霍斯利表示。該公司旗下擁有現貨比特幣和以太幣基金,“這是個好消息。”

總體而言,這只是一項技術性調整,卻標誌着數字資產向融入主流金融體系又邁進了一步。短期內,它不會對終端投資者產生影響,但對ETF從業者而言,監管機構的認可消除了加密貨幣“二等資產”的標籤。

“採用實物申贖機制只會讓ETP的‘管道設施’更完善,”鮑爾丘納斯說,但“對終端投資者不會有實質影響。”

SEC還表示,將以“中性評估”原則批准其他加密貨幣相關產品,包括擬持有比特幣與以太幣等混合資產的申請。該機構還提到,將增加部分ETP的期權品種,並提高持倉限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