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信貸市場違約風險上升,分析師警告低估風險

在規模達到1.7萬億美元的私募信貸市場中,違約警告開始堆積,引起了部分分析師對華爾街最賺錢業務之一中被低估風險的擔憂。

多年來,私募信貸公司的損失一直可控,因爲它們在借款人面臨困境時比其他許多投資者更有耐心。疫情期間,直接放貸機構通過與私募股權所有者協商,往往給予企業更長的債務償付寬限期。但本月,多位分析師開始關注潛在壓力,包括來自放貸機構自身的壓力。

市場違約率 非應計貸款違約率
2%至3% 5.4%

根據摩根大通基於KBRA DLD數據編制的報告,若將所謂“非應計貸款”(即放貸機構預計將計提損失的貸款)納入統計,市場違約率將升至5.4%,與銀團貸款市場水平基本持平。

私募信貸基金募資速度放緩

儘管私募信貸基金已不復昔日吸金盛況,但超過8%的回報率仍在吸引投資。摩根大通數據顯示,今年募資速度已放緩,截至7月22日僅募集700億美元,僅佔另類資產流入總量的十分之一,爲至少2015年以來最小佔比。

摩根大通分析師斯蒂芬·杜拉克在本月報告中指出:“資金大量湧入該資產類別意味着資本承諾到位速度過快,承銷標準必然降低;經濟下行時損失將被放大。”

違約率可能被低估

通過允許借款人延遲支付現金利息直至債務到期的實物支付安排,私營企業及其放貸機構得以避免支付違約。標普全球分析師扎因·布哈里指出,另一種方式是將契約條款設定在“寬鬆”水平,使得機構難以針對早期疲軟跡象採取行動。

標普表示,若將期限延長、現金利息轉爲實物支付等所謂選擇性違約行爲納入計算,借款人未能履行債務義務的比率將遠高於當前水平。

影子違約率 官方違約率
6% 3.4%

估值公司林肯國際在本月報告中指出,違約可能被“大量修訂條款活動所掩蓋”,因爲放貸機構可以通過調整信貸協議來防止違約。該公司計算的市場“影子違約率”在第二季度達到6%,遠高於2021年的2%。據報告顯示,同期私募信貸官方違約率從2.9%升至3.4%。

不同信用評級機構和諮詢公司監測的借款人羣體存在顯著差異,導致任何機構都難以洞察整個市場全貌。儘管這種差異造成認知分歧,但多方研究在違約方向上的判斷似乎一致:上行趨勢。

晨星DBRS分析師邁克爾·迪姆勒表示:“低信用評級類別借款人集中度升高及近期違約率上升,表明持續面臨阻力。”

儘管如此,部分市場參與者仍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爲利率下降緩解了高負債企業的壓力,且貸款組合中的利息覆蓋率保持健康水平。合衆集團亞歐私募信貸主管克里斯托弗·博恩表示:“當利率上行時,我們的市場研究表明某些行業風險更大,但如今利率正在下行,擁有強勁現金流的穩健企業完全能承受當前利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