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全球股票持倉報告:AI主題驅動半導體板塊增持,亞太市場吸金

美銀於8月25日發佈的《全球股票持倉報告》揭示了全球純多頭基金的最新持倉動向。報告以“基金持倉行爲 + 主動敞口 + 三重動量”爲分析框架,展現了全球機構資金在AI長期主題下的配置偏好。半導體板塊因AI景氣度獲鉅額增持,而工業與醫療板塊遭顯著拋售。地區層面,亞太(除日本)成爲資金避風港,美國市場則面臨持續流出壓力。報告還通過“四大股票篩選標準”識別出具有潛在收益或風險的標的,爲投資者提供決策參考。

全球資金流向:半導體成最大贏家,亞太(除日本)逆勢吸金

行業維度:AI主題驅動下,半導體板塊成爲全球增持規模最大的行業。全球純多頭基金上月對半導體板塊淨買入272億美元,其中AI芯片、先進製程相關標的如英偉達、臺積電是增持主力。工業板塊淨流出423億美元,醫療板塊淨流出271億美元,主要因全球製造業PMI回落、醫療政策不確定性上升。其他板塊中,可選消費(82億美元)、科技硬件(76億美元)獲小幅增持,公用事業(-06億美元)、能源(-13.6億美元)延續流出趨勢。

地區維度:全球純多頭基金呈現“棄美投亞”的配置趨勢。亞太(除日本)上月獲淨買入210億美元,主要受益於中國、印度等市場的科技板塊估值修復,以及東南亞製造業增長預期。美國市場淨流出65億美元,創同期新高,反映機構對美國高利率環境下經濟增速放緩的擔憂。其他地區中,歐洲(-85.6億美元)、日本(-13億美元)、新興市場(除亞太,-94.1億美元)均呈現小幅流出,但全年維度看,歐洲(333億美元)、亞太(除日本)(315億美元)仍是2025年以來資金流入最多的地區。

個股資金流向:英偉達、臺積電成“增持王”,蘋果、本田遭減持

全球純多頭基金在個股層面的操作高度聚焦“AI產業鏈”與“區域核心資產”。美國市場增持集中於AI硬件標的,英偉達獲淨買入169億美元,成爲全球個股增持規模最大標的;蘋果因消費電子需求疲軟遭淨減持112億美元。新興市場臺積電憑藉先進製程優勢獲淨買入59億美元,位列新興市場增持榜首;拉美電商平臺MercadoLibre因區域競爭加劇遭淨減持14億美元。歐洲市場英美菸草因股息率優勢獲淨買入17億美元,成爲歐洲增持最多個股;德國軟件巨頭SAP因業績不及預期遭淨減持29億美元。日本市場軟銀集團因AI投資佈局獲淨買入22億美元,本田則因汽車電動化轉型進度滯後遭淨減持11億美元。

四大股票篩選標準:識別“擁擠機會”與“潛在風險”

美銀通過“基金持倉率+主動敞口+三重動量”構建四大股票篩選框架,精準劃分不同類型標的,爲投資決策提供依據。三重動量是核心催化剂,包含盈利動量、價格動量、新聞動量三大維度。

類型 特徵 代表標的
擁擠型利好股 高持倉 + 超重配 + 高三重動量 Meta、博通、奈飛
擁擠型利空股 高持倉 + 超低配 + 低三重動量 LVMH、皮爾巴拉礦業
欠配型利好股 低持倉 + 超重配 + 高三重動量 勞斯萊斯、皇家加勒比
欠配型利空股 低持倉 + 超低配 + 低三重動量 必和必拓、洛克希德・馬丁

回測驗證顯示,擁擠型利好股長期表現最優,年化收益率9.4%,顯著跑贏全球綜合指數(年化5.1%),自2015年以來累計超額收益達44%;欠配型利空股年化收益率僅0.0%,累計跑輸全球指數57個百分點。

報告提示,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收益,回測基於歷史數據,未考慮交易成本、稅費及市場環境變化;基金持倉數據平均滯後2-3個月,可能無法反映最新持倉變動;三重動量指標可能因突發事件快速逆轉,需動態跟蹤。

結語:AI與亞太成2025年下半年核心主線。全球機構資金的配置邏輯已清晰:AI長期主題驅動半導體板塊持續獲增配,亞太(除日本)因估值優勢與產業紅利成爲資金避風港。投資者可重點關注擁擠型利好股中的半導體與互聯網龍頭,同時警惕擁擠型利空股的回調風險;欠配型利好股或爲小衆但高潛力的配置方向。需注意市場情緒變化與數據滯後性,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制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