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注意到,美國政府通過《芯片法案》獲得英特爾公司股權的行爲,正引發部分投資者擔憂特朗普總統此舉預示着政府幹預私營企業的時代來臨——尤其在該交易緊隨特朗普要求這家芯片製造商CEO辭職之後發生。
上週五宣佈的協議將111億美元的《芯片法案》撥款及其他政府資金轉換爲英特爾(INTC.US)9.9%的股權。該公司宣佈交易的新聞稿中包含微軟、戴爾等企業CEO稱讚此舉的聲明。
投資者表示這種程度的"順從性"通常不會出現在企業與華盛頓的關係中。特朗普曾在社交媒體表示英特爾CEO陳立武希望保住職位,最終"爲美國貢獻了100億美元"。
"如果總統能通過威脅CEO強佔公司10%股權,將開創惡劣先例,"持有英特爾股份的加州私人投資者兼股東維權人士詹姆斯·麥克裏奇表示。他表示,這份聲明實際上傳達了這樣的信息:“我們愛特朗普,我們不希望公司10%的股份被奪走。”
8月6日(特朗普要求陳立武辭職前一日)英特爾收盤報20.41美元,隨後走勢上揚,在8月15日(特朗普條款披露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收於24.56美元。週二該股收跌1%報24.35美元。
根據證券申報文件,該交易未賦予美國商務部董事會席位,但要求商務部在董事提名及提案方面支持董事會。不過商務部可在若干其他事項上"按意願"投票。
惠譽評級表示該交易無助於改善英特爾略高於垃圾級的BBB信用評級。該機構在週二研究報告中指出,雖然此舉提供更多流動性,但未能從根本上提振客戶對英特爾芯片的需求。
投票權被稀釋
英特爾的申報文件同時表明,該交易將稀釋現有股東權益、降低其投票權,並可能使公司在其他國家面臨額外監管或限制。更重要的是,CEO陳立武曾明確表示英特爾並不缺錢——就在特朗普宣佈消息三天前,軟銀剛向這家芯片製造商注資20億美元。
這是特朗普白宮對私營企業的最新非凡干預:繼7月宣佈通過軍事協議獲得礦業公司股權、以及爲日本新日鐵收購美國鋼鐵施加影響之後。
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週二表示特朗普政府可能入股國防承包商。然而在美國被視爲非常規的舉措,在衆多政府已持有大型企業股權的歐亞國家卻是常態。
例如德國下薩克森州就持有大衆汽車20%的股權。"在意大利、法國,他們圍繞半導體產業實施大量產業政策...自從四十五十年前世人認識到半導體重要性以來就一直如此。"
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華盛頓也曾通過入股方式救助多家瀕危重要企業,但那些安排均屬臨時性質。向原本健康的企業施加壓力以獲取長期股權的做法前所未有,令部分投資者感到警覺。
模糊的界限
美國世紀投資多元資產策略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投資官裏奇·韋斯表示,未來的聯邦投資"需要法規和指引來限制內幕交易等濫用行爲"。"在政府直接投資缺乏制約的情況下,這些公司的股票交易對投資者而言風險可能大幅增加。"
多名投資者及代表提及類似風險,例如當董事會權衡新廠選址、裁員決定或海外市場推進力度時可能面臨的利益衝突。
"在這些事項上企業目標與國家目標極易產生衝突,"機構投資者理事會(成員包括州養老基金等大型股東)執行董事羅伯特·麥考密克指出。"政府持股原本的私營實體,可能在企業利益與國家利益間製造矛盾。"
加州維權投資公司Nia Impact Capital首席投資官克里斯汀·赫爾表示對此股權交易"疑慮多於信心"。
Nia爲客戶管理英特爾股票,其基金還持有臺積電和超微半導體等其他芯片製造商股權。"我認爲政府與私營部門的界限正在變得模糊,"她在採訪中表示。
英特爾代表稱公司董事會已批准此次發行股票的交易,但未進一步置評。被問及內幕交易擔憂時,該代表援引新聞稿內容稱美國政府"不享有董事會代表權或其他治理權、信息權"。微軟代表拒絕評論,戴爾代表未回應問詢。
一位匿名的大型機構投資者表示,該交易可保護英特爾免受激進投資者壓力。
但該人士警告若美國政府持續入股其他企業,可能是邁向國家資本主義(state capitalism)的令人擔憂的一步。"看到英特爾這樣的案例發生一次只會讓人蹙眉而非警報大作。但若此工具被廣泛使用,我們就必須審視其動用原因及資本市場爲何無法提供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