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穩居第三,金融科技排名全球第一
根據9月30日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的公告,香港在最新發布的第3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中,總排名保持全球第三位,並穩居亞太區首位。香港的整體評分提升至764分,與第一名紐約和第二名倫敦的分差分別縮小至2分和1分。這一成績不僅體現了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領先地位和競爭優勢,也肯定了香港在金融市場革新和發展方面的努力。
金融科技領域的卓越成就
報告深入分析了金融科技發展狀況,在116個全球金融中心中,香港榮膺金融科技領先地位。自2024年3月報告中排名第14起,香港金融科技實力持續攀升,最終躍升至首位,彰顯了香港在該領域的卓越成就。香港金融科技的優異表現反映了政府多管齊下的策略成效,以及與業界緊密合作所形成的蓬勃生態圈。
政府全力支持金融科技發展,今年6月發佈的《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清晰闡述了建設值得信賴且創新驅動的數字資產生態的願景,強調風險管理和投資者保障,同時推動數字技術爲實體經濟及金融市場帶來切實益處。
金融行業多範疇獲高度評價
香港金融業的領先地位建基於多個範疇的卓越表現,這亦得到從業員的高度認同。香港在“投資管理”(包括資產管理、家族辦公室等)、“保險業”、“銀行業”及“融資”(商品融資、航运融資等)範疇,均穩居全球前三,反映香港在這些領域的強大競爭力。
以投資管理爲例,去年底香港管理的資產總值達35.1萬億港元,按年增長13%,淨資金流入大幅攀升81%至7,050億港元。自2022年起,經香港投資推廣署協助落戶或擴展業務的家族辦公室超過200家,政府計劃於2026至2028年間協助不少於220間家族辦公室在港設立或擴展。爲吸引更多環球資金及家族辦公室,明年上半年將向立法會提交優化基金及家族辦公室優惠稅制的修訂建議。《施政報告》亦宣佈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豐富申請人的投資選擇。
以保險業爲例,2024年的數據顯示香港人均保費達10,043美元,高踞亞洲首位、全球第二。政府將繼續加強保險及風險管理業務,香港保監局已於今年上半年啓動保險業風險基礎資本制度檢討;明年會修訂法例,降低基建投資的資本要求併爲本地項目提供優惠。在專屬自保公司方面,香港現有六間,較去年新增兩間,顯示市場需求旺盛。政府會繼續推動專屬自保和再保險業務發展,並引導市場推出跨境養老、自駕及低空經濟等創新保險產品。
加快拓展新增長點
此外,積極開拓金融新領域。《施政報告》提出加速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及大宗商品交易生態。行政長官接納“推動黃金市場發展工作小組”建議,包括推動香港機場管理局及金融機構拓展黃金倉儲建設區域樞紐,支持金商在港建設或擴建精煉廠,與內地合作開展來料加工;建立香港黃金中央清算系統,豐富黃金投資工具;支持成立黃金行業協會,強化與政府和監管機構的交流。大宗商品方面,倫敦金屬交易所在港交割倉庫已獲批11個,香港將支持業界設立更多認可倉庫。政府將成立由財政司司長領導的“大宗商品策略委員會”,整合業界力量,優化政策和長遠策略。
財庫局總結稱,香港在此次《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的優異表現,不僅彰顯國際社會對政府金融發展政策的認可,更是政府、監管機構及業界多年協作的成果。政府將繼續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領導地位,充分發揮“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角色,推動金融業持續向前發展。
全球金融中心排名 | 香港評分 | 與前兩名分差 |
---|---|---|
全球第三位 | 764分 | 與紐約差2分,與倫敦差1分 |
投資管理 | 資產總值 | 淨資金流入 |
---|---|---|
香港 | 35.1萬億港元 | 7,050億港元 |
保險業 | 人均保費 |
---|---|
香港 | 10,043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