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起,我国实施了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前加大支出力度,加快资金使用速度,并重点投资于改善民生、促进消费和增强发展后劲的领域。

对于未来半年,众多专家预测,财政政策将加速现有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尽快发行和使用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根据经济运行状况,财政部门可能会适时推出新的政策,以扩大内需,可能的措施包括增加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和创建新的政策性金融工具。

202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比去年增加了1.2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比去年增加了5000亿元,计划发行的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比去年增加了3000亿元……这些年初的预算安排充分展现了今年财政政策的扩张性质。

回顾上半年,财政政策的显著特点是支出力度的增强和支出速度的加快。从财政支出来看,前五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11.3万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中央本级支出增长了9.4%,地方支出增长了3.4%。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分析指出,前五个月,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教育三个领域的支出进度较快,与宏观逆周期调控政策的主要方向高度一致。

同时,各级财政部门提前行动,加快政府债券的发行和使用。今年的长期特别国债主要集中在4月至10月发行,相较于去年的5月至11月,整体发行时间提前了约一个月。前五个月,已发行国债6.29万亿元,同比增长38.5%;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98万亿元,增长36.6%;发行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券1.63万亿元,完成了今年2万亿元限额的81.5%。

“更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体现在财政支出规模的增加上,还进一步强调了财政支出的速度,主动提前发力。同样的支出规模,越早支出,越快形成实际支出,政策效果越好。”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表示。

在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的同时,支出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加大对改善民生、促进消费和增强发展后劲的领域的投资。

从主要财政支出项目来看,教育、医疗、就业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支出得到了有力保障。前五个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054亿元,增长9.2%;(下转A03版)

(上接A01版)教育支出17455亿元,增长6.7%;卫生健康支出8896亿元,增长3.9%;科学技术支出3609亿元,增长6.5%。

为了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今年安排了5000亿元长期特别国债用于加强实施“两新”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数据显示,在设备更新方面,第一批约1730亿元资金已分配到16个领域约7500个项目;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前两批共1620亿元资金已按计划分别于1月、4月下达,按照既定的工作安排,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将在7月下达。

“两新”政策的效果正在持续显现,有效释放了内需活力。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表示,前五个月,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的带动下,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了10.6%、7.1%,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了0.6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效果明显,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其他家用电力器具制造、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了101.5%、31.2%、20.7%。

此外,多个地区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为高质量发展增强后劲。例如,山东省加大了资金资源的统筹,投入“真金白银”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初步估计,2025年省级财政将投入资金约10亿元,其中新出台的增量政策涉及资金约2亿元。

为了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科技部、财政部等7部门发布的《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提出,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贷款贴息、保险补贴、风险补偿等政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落实好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相关的税收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科技创新。

展望下半年,多位专家认为,财政政策将一边加速现有政策的实施效果,一边适时规划新的政策。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最近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利用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新的政策储备,致力于稳定就业、企业、市场和预期,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

民生证券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陶川认为,落实现有政策的关键在于加快政府债券的发行和使用,预计长期特别国债的使用进度将加快,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予以支持的新增专项债也将进一步增加。

在新的政策方面,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固收分析师杨业伟认为,内需对财政支持的依赖度较高,加上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后续财政加大力度支持内需是有必要的,下半年新的财政政策值得期待。

陶川也表示,提振消费仍然需要财政的支持,预计财政资金将对生育、就业、服务消费等民生领域予以支持,提高居民的中长期消费意愿。除此之外,考虑到“两新”政策效果明显,不排除下半年增发长期特别国债继续支持“两新”的可能性。

“预计下半年财政将额外筹集5000亿元到10000亿元的新资金,用于对冲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财政可能会加大力度支持消费和投资,同时加大对地方政府的支持,增加地方可用财力。”招商银行研究院总经理助理谭卓表示,财政加大力度的方式可能包括增发长期特别国债、设立新的政策性金融工具等。

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作者:欧阳剑环,原文标题:《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财政增量储备政策料适时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