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楼市下行周期中甲类住宅需求激增,大型发展商主导市场

根据仲量联行发布的《香港住宅销售市场综述》,自2021年香港楼市进入下行周期以来,发展商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形成了两大发展趋势。在经济和楼市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甲类住宅(实用面积约431平方呎或以下)的需求在过去10年间急剧增加,去年已占私人住宅落成量的44.5%,预计今年将进一步增加。同时,内地及香港中小型发展商在过去两年减少了土地储备的吸纳,导致今明两年60%的私人住宅落成量将由香港三大地产商发展。

仲量联行的研究数据显示,甲类住宅单位的落成量从2014年的2160户,占当年私人住宅总落成量的13.7%,急剧上升到2024年的1.0794万户,占总落成量的约44.5%。预计今明两年甲类住宅单位的供应比例将进一步增加,2025年及2026年预计将分别有1.1065万户(占总落成量53.0%)及1.1553万户(约57.5%)甲类住宅落成。

仲量联行项目策略及顾问部资深董事李远峰指出,中美贸易摩擦和关税争端的持续发酵为香港经济前景带来阴影,楼市不确定性增加,买家避险心态上升。面对潜在的利率波动和宏观经济不稳定,准买家普遍采取防守策略,或推迟入市计划,或转投面积细小、入场门槛较低的单位,甚至刻意买细一个码以对冲潜在贬值风险。政府对400万港元以下物业的印花税大幅减少,使得细价物业成为跌市中风险较低的选择。对发展商而言,市况疲弱时,细价物业可以针对更广泛的客户群,销售较有保证,预期短期至中期而言,发展商仍会较倾向兴建细单位。

楼市下行周期前,内地及本地各类型发展商积极吸纳地皮,形成百家争鸣的情况。然而,过去三年楼价下滑,普遍发展商的投地意欲不大。大型发展商则尚有不少土地储备,预计2025-2026年间,60%的新盘单位将来自新地(00016)、长实(01113)及恒地(00012)三大发展商,较2023-2024年不足40%的比例显著提升。

仲量联行研究部资深董事钟楚如指出,新盘货尾仍不乏其他发展商所发展的新盘项目,待货尾逐步消化后,主要供应量来自三大发展商的形势将更明显。中期而言,这将有助于发展商调节推盘节奏,令主要住宅发展区的新盘竞争减弱,减低爆发价格战的机会。由于楼市前景仍然未明,预期发展商对吸纳地皮仍会较审慎,大型发展商土地储备较充裕,相信新盘落成量主要来自大型发展商的情况未来数年将会持续。

年份 甲类住宅单位落成量 占私人住宅总落成量比例
2014年 2160户 13.7%
2024年 1.0794万户 44.5%
2025年 1.1065万户 53.0%
2026年 1.1553万户 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