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多项措施促进银发经济及保障本地劳工就业

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在香港立法会会议上回应议员提问时表示,为鼓励长者加入劳动市场,工作组已提出30项促进银发经济的措施,包括优先培训顾问咨询服务、检讨再就业津贴试行计划及中高龄就业计划,以及加强推广长者友善雇佣措施。特区政府将集中资源落实这些措施,以更聚焦和直接地促进年长人士就业。

在保障本地劳工优先就业的前提下,香港劳工处自2023年9月4日起推行“补充劳工优化计划”(优化计划),暂停执行原有“补充劳工计划”下26个职位类别及非技术或低技术职位一般不得输入劳工的规定,为期两年。

优化计划要求雇主在本地招聘期间,必须进行四周本地招聘,以不低于当时市场相类职位的每月工资中位数,优先聘请合适的本地工人填补空缺。雇主在本地招聘期间经任何途径招聘本地求职者,均不得提供逊于香港劳工处同意的聘用条件,亦不可向求职者附加任何年龄、性别等限制性要求。同时,雇主须持续符合全职本地雇员与输入劳工人手比例二比一的规定,且不得以输入劳工取代在职本地雇员。如需裁员,雇主应先裁减输入劳工,保障本地工人的就业机会。

为进一步加强保障本地工人优先就业,香港劳工处已于6月17日实施新措施,包括由当日起获通过初步甄别并进行四周本地招聘的优化计划申请,香港劳工处会在“互动就业服务”网站刊登职位空缺资料时,展示申请公司的名称,增加本地招聘的透明度,鼓励求职人士应征有关职位。

香港劳工处会检讨优化计划的经验与成效,包括计划的涵盖范围、运作和实施安排;促进及确保本地工人(包括年长人士)优先就业的措施;保障输入劳工权益的措施;以及其他有关计划的规定及事项。政府在检讨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及平衡持份者的意见,从而拟定优化计划及后的安排。

消除歧视观念或行为

香港特区政府致力消除任何歧视观念或行为。在就业范畴,政府鼓励雇主依据“不论年龄,唯才是用”的原则,按照合理和划一的甄选准则评估应征者或雇员的工作能力。根据政府统计处曾进行的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并不认为年龄是影响雇佣方面的重要因素,反映香港就业市场年龄歧视的问题并不显著。

香港特区政府会继续通过宣传及推广平等就业机会的信息,促进和保障平等就业机会,并加强培训和再培训,提高不同年龄人士的就业能力。

鼓励年长雇员继续留在劳动市场

鼓励雇主为其65岁或以上的雇员作更多强制性公积金(强积金)自愿性供款的税务优惠建议,目的是鼓励更多年长雇员在65岁后考虑继续留在劳动市场,既可为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又可增加退休储蓄。鉴于有意见认为此单一措施的成效不大,建议与其他银发措施结合,以产生协同效应,就此,《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将此项建议纳入促进银发经济工作组的工作内。工作组经审视后,认为有关建议复杂化了强积金的政策目标,其就有关雇员领取自愿性供款所设的限制亦令建议的效用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