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推出多項措施促進銀髮經濟及保障本地勞工就業
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香港立法會會議上回應議員提問時表示,爲鼓勵長者加入勞動市場,工作組已提出30項促進銀髮經濟的措施,包括優先培訓顧問諮詢服務、檢討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及中高齡就業計劃,以及加強推廣長者友善僱傭措施。特區政府將集中資源落實這些措施,以更聚焦和直接地促進年長人士就業。
在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就業的前提下,香港勞工處自2023年9月4日起推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優化計劃),暫停執行原有“補充勞工計劃”下26個職位類別及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一般不得輸入勞工的規定,爲期兩年。
優化計劃要求僱主在本地招聘期間,必須進行四周本地招聘,以不低於當時市場相類職位的每月工資中位數,優先聘請合適的本地工人填補空缺。僱主在本地招聘期間經任何途徑招聘本地求職者,均不得提供遜於香港勞工處同意的聘用條件,亦不可向求職者附加任何年齡、性別等限制性要求。同時,僱主須持續符合全職本地僱員與輸入勞工人手比例二比一的規定,且不得以輸入勞工取代在職本地僱員。如需裁員,僱主應先裁減輸入勞工,保障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
爲進一步加強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香港勞工處已於6月17日實施新措施,包括由當日起獲通過初步甄別並進行四周本地招聘的優化計劃申請,香港勞工處會在“互動就業服務”網站刊登職位空缺資料時,展示申請公司的名稱,增加本地招聘的透明度,鼓勵求職人士應徵有關職位。
香港勞工處會檢討優化計劃的經驗與成效,包括計劃的涵蓋範圍、運作和實施安排;促進及確保本地工人(包括年長人士)優先就業的措施;保障輸入勞工權益的措施;以及其他有關計劃的規定及事項。政府在檢討過程中會充分考慮及平衡持份者的意見,從而擬定優化計劃及後的安排。
消除歧視觀念或行爲
香港特區政府致力消除任何歧視觀念或行爲。在就業範疇,政府鼓勵僱主依據“不論年齡,唯纔是用”的原則,按照合理和劃一的甄選準則評估應徵者或僱員的工作能力。根據政府統計處曾進行的統計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受訪者並不認爲年齡是影響僱傭方面的重要因素,反映香港就業市場年齡歧視的問題並不顯著。
香港特區政府會繼續通過宣傳及推廣平等就業機會的信息,促進和保障平等就業機會,並加強培訓和再培訓,提高不同年齡人士的就業能力。
鼓勵年長僱員繼續留在勞動市場
鼓勵僱主爲其65歲或以上的僱員作更多強制性公積金(強積金)自願性供款的稅務優惠建議,目的是鼓勵更多年長僱員在65歲後考慮繼續留在勞動市場,既可爲經濟增長作出貢獻,又可增加退休儲蓄。鑑於有意見認爲此單一措施的成效不大,建議與其他銀髮措施結合,以產生協同效應,就此,《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將此項建議納入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的工作內。工作組經審視後,认为有关建议复杂化了強積金的政策目标,其就有關僱員領取自願性供款所設的限制亦令建議的效用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