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银理财积极参与线下打新,多数银行理财子公司持谨慎态度

今年7月和8月,宁银理财的多次线下打新行为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这一现象可以追溯到今年1月,当时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允许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多种资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并给予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同等的政策待遇。3月2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首次将银行理财产品纳入IPO优先配售对象范围,沪深交易所也同步修订了相关业务实施细则,新增理财子公司作为IPO网下投资者主体资格。

尽管市场对此反应积极,认为这将为资本市场带来大量资金,但实际情况是,自3月份政策放开以来,仅有光大理财和宁银理财两家理财子公司进行了尝试。据财联社记者调研,多数理财子公司对参与线下打新持谨慎态度,表示“近期没有相关计划”。

理财子公司 尝试线下打新情况
光大理财 有尝试
宁银理财 多次尝试,7月25日前入围数量居首
其他理财子公司 多数未尝试或持观望态度

宁银理财的积极参与

宁银理财的积极参与被解释为“为更好践行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共同富裕的使命”。宁银理财利用现有的投研平台与团队,将网下打新收益转化为理财产品稳健增厚收益的来源,让普通投资者也能分享到优质企业成长红利,实现财富保值增值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双赢。

宁银理财相关人士表示,打新业务对公司含权理财产品预计有一定的收益增强效果。

其他理财子公司的顾虑

尽管新政为理财子公司提供了参与线下打新的机会,但多数理财子公司仍然持观望态度。主要顾虑包括风险管理和产品久期问题、投研团队的构建以及含权类产品数量不足。

银行理财的客户多数习惯于一年以内的产品周期,而理财子公司需要对打新股票的底仓下跌做好风险管理,同时对新股的估值定价偏稳健,这与以相对收益为目标的公募基金参与打新的思路有较大差异。

此外,理财子公司需要构建强有力的投研团队、加强自身的投研能力,以及扩大能达到打新股票底仓规模的含权类产品数量。

尽管如此,有理财子公司表示了未来参与线下打新的信心,如平安理财相关人士指出,公司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相关业务经验,并在内部投研能力提升、外部资源支持下,快速形成对新股的定价能力。

综合来看,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大规模入场线下打新的时机仍不成熟,但未来有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