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科技王兴兴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发表演讲,展望智能机器人产业未来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产业发展论坛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发表了关于智能机器人范式革命的演讲。他指出,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整机厂商和零部件企业的平均增速达到了50%-100%。这一增长背后是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
王兴兴强调,中国制造业的全产业链优势正在转化为机器人产业的竞争力,全球实际落地的机器人中,绝大部分产自中国。这种制造能力的积累,不仅缩短了行业从实验室到量产的周期,甚至实现了“日更”级别的技术迭代,还支撑了企业的全球化布局。宇树科技自2018年起深耕出海业务,每年出海业绩占比达50%,直接响应全球市场需求。
面对行业关注度的持续走高,王兴兴认为企业既面临资源丰富的机遇,也需应对更激烈的竞争。他强调,企业最本质的还是要把产品做好,包括更好的价格、更完善的功能、更好的售后体验。他的经验心得是“要看到未来”,需在AI、技术、硬件、生产制造及全球布局等领域提前预判,为未来几年的发展做好铺垫。
技术突破的三大方向
王兴兴提出未来2-5年的三大核心攻关方向,这三大方向的突破是推动机器人从“可用”到“好用”的关键。
方向 | 内容 |
---|---|
大模型 | 统一端到端智能机器人大模型,解决现有机器人系统功能碎片化问题,预计2026年实现初步突破。 |
硬件 | 低成本长寿命硬件体系,通过材料创新和模块化设计降低成本,提升部件寿命至3万小时以上。 |
算力 | 大规模算力基础设施,通过联邦学习技术实现多机器人数据共享,预计2027年将单台机器人训练成本降低至万元级。 |
王兴兴还预测,人形机器人的“ChatGPT时刻”即将到来,这一临界点若技术突破顺利,1-2年内便会到来;即便保守估计,也不会超过3-5年。这一判断基于市场需求、技术成熟度曲线和生态体系三大趋势的共振。
产业变局的关键节点
从需求侧看,市场对通用型机器人的渴望已十分明显。宇树科技在尚未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时,就已收到来自制造业、服务业的大量订单,部分客户甚至支付定金锁定产能,这种“未产先销”的现象印证了需求的旺盛。
从技术成熟度曲线看,当前人形机器人正处于S曲线的陡峭上升阶段。2024年行业出货量突破5万台,王兴兴预计2025年将实现翻倍增长,未来几年“每年全行业人形机器人出货量翻番都是有保证的”,若有更大技术突破,“未来2-3年突然一年出货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也有可能”。
从生态体系看,高出货量是生态建立的前提。宇树正构建涵盖开发者平台、行业解决方案、运维服务的完整生态,其开源社区已吸引超过10万开发者,累计贡献算法模型超2000个,开放式创新正加速技术迭代。
产业协同的中国方案
面对全球竞争,王兴兴提出“全球共创+中国落地”的发展策略。他强调,AI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是全球性的,但中国在制造端的优势无可替代。宇树科技已与英伟达、微软等国际巨头建立联合实验室,同时在长三角、珠三角布局智能制造基地,形成“技术研发-量产制造-场景落地”的完整闭环。
王兴兴将上市视为企业迈向更成熟管理、运营的阶段性标志。他展望,随着具身智能技术的成熟,机器人将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实现“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的大会主题。而这一技术愿景,正在宇树科技等中国企业的推动下加速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