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长期上涨背后的供需失衡因素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股市场持续稳步上行,美国大型企业利润率不断扩张,盈利波动性显著降低,为股市上涨提供了坚实支撑。美国银行全球研究团队指出,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几乎已完全消除浮动利率债务,资产负债表更加健康。科技巨头如微软(MSFT.US)和苹果(AAPL.US)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也创造了巨额利润。
然而,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市场与投资策略集团主席Michael Cembalest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真正驱动美股长期上涨的,可能是一个更被忽视的因素:股票市场的供需失衡。
Cembalest表示,自2011年以来,美国股市净供应量持续下降,这一趋势在多次市场冲击中为股市提供了“缓冲垫”。他强调:“如果你相信供需关系会影响商品和劳动力的价格,那么也应当相信供需条件同样会影响金融资产价格。”
根据报告数据,从2011年起,以市值计算的美股整体供给呈收缩趋势。唯一的例外是2020年疫情期间IPO热潮短暂增加了股票供应。企业大规模回购股票是推动供给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来自养老金计划(包括固定收益和固定缴款计划)的持续资金流入,也为股市提供了稳定的买盘支撑。虽然这些资金流入占标普500总市值的比例近年来有所下降,但每年仍有约1.5万亿美元需要寻找投资标的。
在需求稳定与供给下降的双重作用下,美股展现出超出预期的韧性。虽然自2011年以来投资者经历过多次抛售潮,真正演变为全面熊市的只有两次,即2020年3月新冠疫情引发的暴跌,但当年夏末股市已迅速收复全部失地以及2022年熊市,导致标普500录得自2008年以来最差的年度表现。
周四,美股三大指数全线收低,标普500指数下跌0.5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0.3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0.50%。这是自今年3月以来,三大指数首次出现连续三日下跌的局面,显示短期市场情绪仍偏谨慎。
指数名称 | 下跌百分比 |
---|---|
标普500指数 | 0.50% |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 0.38% |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 | 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