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对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除非制药公司在美国建厂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9月25日宣布,自10月1日起,美国将对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除非制药公司在美国建立制造工厂。特朗普表示,如果建设已经开始,这些药品将不会被征收关税。

特朗普此前已多次威胁要对进口药品征收关税。8月初,他提出美国将首先对进口药品征收“小额关税”,并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提高税率,最终可能升至250%,以鼓励药品在美国国内生产。

特朗普声称,对进口药品加征关税旨在降低美国药价。然而,这一措施可能产生相反效果,扰乱复杂的供应链,把廉价的外国仿制药驱逐出美国市场并造成药品短缺。荷兰国际集团(ING)医疗经济学家Diederik Stadig指出,关税将主要伤害消费者,他们会在药房买药时直接感受到通胀压力,同时还会间接受到更高保险费的冲击,低收入家庭和老年人将首当其冲。

制药企业在美国的投资情况

制药企业已经在美国加大投资。瑞士制药巨头罗氏今年4月表示将投资500亿美元扩张美国业务。强生(JNJ.US)则计划未来四年在美国投入550亿美元,公司CEO杜亚托最近表示,公司目标是完全依靠美国本土工厂供应美国市场的药品。

然而,在美国从零开始建设一家制药厂成本高昂,而且可能需要数年时间。而且,即便在美国建厂,也未必能让制药商规避特朗普的关税,因为药物中所用的进口原料也可能被征收关税。

对欧洲制药巨头的影响

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欧洲制药巨头——如诺华制药(NVS.US)、罗氏、赛诺菲(SNY.US)、阿斯利康(AZN.US)、拜耳——将面临沉重打击。它们被迫痛苦抉择,要么承受巨额关税成本,要么在短期内投入数百亿美元将关键生产线转移至美国境内或其自由贸易伙伴(如可能的墨西哥、加拿大,甚至波多黎各)。这可能导致欧洲本土制药业萎缩和失业。然而,供应链转移过程漫长、复杂且成本极高,绝非一年半载能轻易完成,期间必然伴随混乱和供应中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