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dia报告:亚太生成式AI软件市场将显著增长,ISV与云厂商合作成关键

根据Omdia最新发布的《软件厂商的生成式AI商业化之路》报告,独立软件开发商(ISV)在推动生成式AI(GenAI)从试验走向商业化落地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报告预测,到2029年,亚太地区的生成式AI软件市场将增长至27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2.3%。

ISV与云厂商合作模式

生成式AI正成为全球创新的新浪潮,但规模化落地的路径并不平坦。头部云厂商已将AI基础模型置于战略核心,而具备自主推理、规划与行动能力的Agentic AI正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云厂商正加快推出AI专用框架,并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扩建数十亿美元的数据中心。

尽管市场热度高涨,AI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Omdia的研究显示,超过60%的GenAI项目仍停留在概念验证(PoC)阶段,真正进入生产环境的项目寥寥无几。高昂的算力成本、复杂的系统集成,以及人才短缺,都是从试验走向规模化部署的主要障碍。

Omdia预测,到2028年,GenAI将为合作伙伴创造高达1586亿美元的新机遇,其中ISV将是最具潜力的受益者之一。亚太地区已成为这一趋势的试验场,头部云厂商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速,而中国ISV也正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

年份 全球生成式AI软件市场规模(亿美元) 亚太地区生成式AI软件市场规模(亿美元) 全球年复合增长率(CAGR) 亚太地区年复合增长率(CAGR)
2025年 263 64 - -
2029年 1013 276 48.1% 52.3%

ISV面临的挑战与云厂商的策略

ISV主要开发并销售应用类或平台类软件,如Snowflake或PingCAP等,不包括提供IaaS或PaaS基础设施的云服务商。这类厂商虽然处于AI商业化的前线,却面临多重结构性挑战,包括算力与集成成本高企、信任与采纳的障碍、商业化的不确定性。

各大云厂商正调整自身策略,协助ISV突破重重障碍,但路径各不相同。AWS强调模块化组合,通过整合Bedrock、SageMaker和AgentCore等工具,配合成熟的Marketplace商业化通路,帮助ISV快速构建并推广AI解决方案。Microsoft Azure将AI深度融入企业级套件,如Microsoft 365和Dynamics,使AI功能可直接嵌入工作流程中。Google Cloud采取以工程为导向的路径,突出灵活性与可定制性。阿里云则以PAI Studio、ModelScope等低代码开发工具激活本地生态,并提供资源扶持。

ISV成长的四个阶段

ISV在生成式AI领域的成长路径可分为四个阶段:AI Ready(探索阶段)、AI Embedded(深化阶段)、AI Native(共创阶段)和AI Driven(生态阶段)。目前,大多数ISV仍停留在前两个阶段,尚在探索可复用的应用场景与可持续的定价模式。

预计到2028年,生成式AI将为合作伙伴带来约1586亿美元的市场机遇。要真正释放这股潜力,ISV与云厂商需要携手共创可规模化、可落地的解决方案,让企业能够安心采用并看到实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