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警告:散戶投資私人信貸資產風險上升
評級機構穆迪在週三發佈的報告中警告稱,散戶投資者將資金投入私人信貸資產對美國經濟構成的風險正在上升。自大流行以來,美國和全球信貸市場的份額已逐漸從公開市場的銀行轉移到私人信貸公司,這些私人信貸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自2014年以來已增長至超過2萬億美元。
即使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大規模加徵關稅引發市場動盪後,這一趨勢依然持續。穆迪分析師表示:“即使市場波動持續,另類資產管理公司仍在繼續推出旨在吸引散戶投資者投資私人信貸和其他類型私人資產的基金。”
自大流行以來,散戶投資者對不斷擴大的私人信貸領域的敞口也在加速增加,主要原因是開放式永續基金的興起,這類基金相比傳統的封閉式基金限制更少。
私人信貸ETF的興起
專注於私人信貸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也越來越受歡迎。穆迪指出,這種ETF的興起可能“重新定義進入私募市場的渠道”,但前提是具備適當的保障措施。
穆迪指出,與封閉式基金相比,面向散戶投資者的ETF和永續基金在接受和贖回投資方面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但穆迪分析師指出,這種靈活性帶來了類似銀行擠兌的風險,正如去年硅谷銀行及其他地區性銀行所經歷的那樣,“流動性條款與投資者預期之間的不匹配,可能會影響投資者對基金髮起方的信任”。
穆迪還指出,與封閉式基金相比,永續基金的信貸協議中貸款方和借款方的限制(契約)更爲寬鬆,這也帶來了風險,“散戶資金可能會顯著擴大私募市場的規模,但流動性管理和透明度保障將是長期成功的關鍵”。
基金類型 | 特點 | 風險 |
---|---|---|
開放式永續基金 | 限制更少,靈活性高 | 可能引發銀行擠兌風險 |
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 | 提供更大的靈活性,重新定義進入私募市場的渠道 | 流動性條款與投資者預期不匹配可能影響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