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線上顯示器市場在國補政策驅動下量價齊升
根據羣智諮詢(Sigmaintell)的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線上顯示器市場銷量達到350萬臺,同比增長29.6%;銷售額同比提升40.7%至38億元,單臺均價上漲8.6%至1086元。國補政策通過比例性補貼降低高附加值產品的消費門檻,推動了電競顯示器、4K分辨率、OLED及Mini LED等技術品類的市場佔比擴張,市場正從“規模擴張”向“技術升級導向”轉化。
國補政策影響分析
國補政策的實施使得2-3月線上顯示器總銷售額從12.2億元增至15.86億元,同期國補補貼金額從1.3億元攀升至1.7億元,補貼金額佔比11%,補貼增速略高於銷售額增速。在TOP200 SKU中,二級能效產品以80%的銷量佔比佔據主導地位,而三級能效產品的平均單價更高,表明部分產品存在溢價空間。
一級能效產品雖然補貼比例高,但市場銷售數據顯示能效分佈結構卻反向,可能由於一級能效產品型號偏少、存在升級成本或補貼力度不足。二級能效產品通過平衡性能與價格形成“性價比甜區”,而三級能效更多集中在高規格和新技術,對消費者產生升級吸引。
品牌表現與市場策略
AOC、惠科(HKC)、小米(XIAOMI)等頭部本土品牌通過精準卡位中端價格帶實現量額齊升。例如,HKC聚焦電競細分市場,通過階梯降價和補貼策略降低硬件門檻;小米則瞄準辦公場景的剛需屬性,以400元極致低價構建“性價比護城河”。
國際品牌如華碩(ASUS)則在高端市場突圍,其子品牌ROG客單價受益顯著,銷量超過華碩,大幅拉動銷售額增長。
市場結構性升級
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線上顯示器市場的結構性增長特徵顯著。國補政策直接降低消費者換機成本,尤其對中高端電競顯示器和新技術產品(如Mini LED、OLED)的增長起到催化作用。電競顯示器品類成爲國補政策的核心受益領域,4K電競顯示器銷量與銷售額同比暴增155%和142%,ASP同比下降5%。
OLED和Mini LED顯示器銷量同比分別增長591%和321%,ASP大幅下降24%和22%,補貼通過降低終端售價降低消費者價格敏感值,快速打開市場空間。
與電競和新興技術品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辦公顯示器銷量與銷售額份額分別從56%降至48%、41%降至32%,成爲國補政策結構性調整的“被動收縮方”。
儘管部分品類ASP顯著下降,但線上顯示器整體ASP逆勢增長9%,銷量與銷售額分別增長29%和40%,揭示出國補政策的雙重作用:一方面,通過補貼降低新興品類價格以擴大滲透率;另一方面,電競與高端產品佔比提升拉高了市場整體溢價能力,在“普惠性降價”與“結構性升級”之間實現了平衡。
羣智諮詢(Sigmaintell)認爲,AOC、惠科憑藉高性價比和廣泛覆蓋的價格段,成爲國補政策最大受益者。小米補貼推動低端市場滲透。二線品牌在國補政策下可通過細分市場突圍,但長期需平衡技術投入與成本控制。國際品牌在技術儲備和高端市場佔據優勢,但受限於高成本和國補參與不足,在中端價格段被本土品牌擠壓。未來需通過技術下放、主動適配補貼政策,以及細分市場專業化實現突破。
品牌 | 銷量同比增長 | 銷售額同比增長 | 市場份額變化 |
---|---|---|---|
AOC | 26% | 15% | -0.3% |
惠科(HKC) | 87% | 67% | +4.1% |
小米(XIAOMI) | 41% | 49% | +1.0% |
華碩(ASUS) | 66% | 1.2倍 | +0.8% |
盛色(SANC) | 21% | 42% | -0.3% |
泰坦軍團(Titanarmy) | 24% | 48% |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