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IT安全軟件市場2024年增長1.8%,市場規模達283億人民幣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佈的《中國IT安全軟件市場跟蹤報告,2024H2》,2024年下半年中國IT安全軟件市場規模約爲170.5億人民幣(約合23.8億美元),同比上升0.4%。全年市場規模達到283.0億人民幣,較2023年上升1.8%。
市場細分與廠商表現
IDC定義的安全軟件市場由數據安全軟件、終端安全軟件、身份和訪問管理軟件、軟件安全網關、安全分析和情報、響應和編排軟件、其他共7個功能市場/子市場構成。
2024年中國安全軟件市場/子市場的關鍵廠商表現如下(所有數據均爲四捨五入後取值):
市場/子市場 | 市場規模(億人民幣) | 同比增長率 |
---|---|---|
數據安全軟件 | 數據未提供 | 數據未提供 |
終端安全軟件 | 數據未提供 | 數據未提供 |
身份和訪問管理軟件 | 數據未提供 | 數據未提供 |
軟件安全網關 | 數據未提供 | 數據未提供 |
安全分析和情報 | 數據未提供 | 數據未提供 |
響應和編排軟件 | 數據未提供 | 數據未提供 |
其他 | 數據未提供 | 數據未提供 |
市場趨勢與特點
2024年中國安全軟件市場整體增速放緩至1.8%。政府預算緊縮,但專項投入增加,政務雲、應急管理、數據要素治理成爲重點,項目向省級集中,地市採購減少。運營商5G與算力網絡建設帶動安全投入,聚焦僵木蠕治理、全流量監測、加密流量分析;移動雲、天翼雲與安全廠商合作推出雲安全資源池;智算中心身份管理(IAM)、容器安全、隱私計算成爲新興方向。金融實戰化防護升級,EDR、防勒索、API安全是重點;城商行/農商行國產化加速,大行關注漏洞閉環和攻擊面管理(ASM)。銀保監數據安全管理條例驅動數據脫敏、水印溯源系統等數據合規建設。
數據安全市場中,數據安全平臺需求旺盛,數據分類分級、API監測、全生命週期管理是核心場景。DSMP整合分類分級、脫敏、API監測等,政府/金融千萬級項目增多。AI應用在數據安全產品中,使得非结构化數據分類分級和敏感数据动态识别提升效率。
終端安全市場中,行爲分析替代特徵檢測,安全廠商推出虛擬補丁和誘餌技術。各家廠商的安全產品對國產化OS適配率大大提升。CNAPP中,廠商產品對微隔離、RASP、K8S安全等整合,在雲原生環境下實現零信任安全,在車企/互聯網行業的客戶中採用率提升。
IDC中國高級研究經理趙義表示,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政府及部分行業預算縮減,安全行業短期波動,但結構性機會顯著。中國安全軟件市場呈現出“合規託底、AI驅動、雲化轉型”的特點,在短期波動的環境中,各家安全廠商在細分行業和新技術中不斷尋找差異化機會,同時應對價格競爭和預算緊縮的嚴峻挑戰。
合規驅動仍是核心:等保2.0、數據安全法、行業監管推動基礎安全產品需求;國產化項目的持續推進,帶動與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適配的安全產品採購。
AI與大模型成爲新增長點:廠商通過AI提升產品競爭力(如威脅分析、自動化響應),政府、金融、電力等行業客戶對AI結合安全產品展現出濃厚興趣,積極探索在實際場景應用中的落地。
雲化與SaaS轉型加速:私有云安全需求穩定,公有云安全增速加快;雲原生安全(CNAPP)成爲焦點,混合雲環境下的統一安全管理需求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