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不考慮非住宅物業交易印花稅分期繳付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7月30日的議員提問答覆中明確表示,目前沒有計劃允許非住宅物業交易的印花稅以分期方式繳付。這一決定基於三個主要考慮因素。
首先,非住宅物業交易的印花稅稅率從100港元至最高4.25%不等,印花稅佔交易成本的比例極小,且最高稅率僅適用於物業售價或價值超過2174萬港元的交易。由於印花稅通常由買家支付,政府認爲目前的繳付安排不會對非住宅物業業主造成財務壓力。
其次,根據《印花稅條例》,印花稅署署長必須在印花稅繳付後才加蓋印花。這意味着,未繳清印花稅的文書不能加蓋印花,且未加蓋印花的文書在民事糾紛的法律程序中不被接納爲證據,也不能在土地註冊處辦理註冊。
第三,非住宅物業市場過去一年的交投相對穩定。根據香港稅務局的數據,2025/26年度首季涉及非住宅物業的加蓋印花申請約3600宗,較去年同期上升約17%;涉及的交易總金額上升超過三成至約200億港元。因此,政府認爲沒有必要改變繳付非住宅物業印花稅的安排。
外來投資和市場情況
許正宇強調,香港政府一直促進外來投資並密切留意非住宅物業市場的情況和發展。香港金融管理局目前沒有對香港以外地區投資者的按揭供款比率及貸款比率實施限制。銀行在考慮貸款申請時,會綜合考慮業務策略、貸款用途、客戶信貸紀錄、還款能力等因素,以決定是否批出貸款及貸款條款。銀行是否提供按揭貸款優惠(如現金回贈)是銀行的商業決定。
“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允許申請人投資住宅和非住宅房地產,投資總額上限爲1000萬港元,佔該計劃最低投資要求的三分之一。政府將持續檢視申請人的投資情況,並適時檢討相關安排。
印花稅調整
香港政府在2023年二月底將徵收100港元印花稅的物業價值上限由200萬港元提高至300萬港元,並調整其他印花稅稅階。2025年二月底進一步將該上限提高至400萬港元。這些措施有助於降低部分住宅及非住宅物業交易的印花稅。目前,香港沒有計劃爲吸引外來投資而調整印花稅。
差餉徵收
非住宅物業的差餉是根據物業的應課差餉租值5%徵收,與應課差餉租值爲550000港元或以下的住宅物业徵收率相同。香港估價署每年會對所有物業單位,包括非住宅物業,全面重新評估其應課差餉租值,以确保按最新的市场租金水平徵收差饷及地租。
根據香港估價署的數據,私人寫字樓的租金指數在2019年十月至2024年十月的五年間下跌約18%,同期私人寫字樓的應課差餉租值下跌約16%。這顯示香港估價署的評估已適當地反映近年的市場租金變化,下調對非住宅物業徵收的差餉。自2025年起實施的累進差餉制度不適用於非住宅物業,徵收率維持於5%。因此,政府認爲非住宅物業的差餉徵收率屬合理水平,且每年的應課差餉租值重估有效反映物業市場的最新情況。
年度 | 加蓋印花申請宗數 | 交易總金額(億港元) |
---|---|---|
2024/25年度首季 | 3600宗 | 200億 |
2023/24年度首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