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

國務院近日發佈了《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旨在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廣泛深度融合,促進生產力革命性躍遷和生產關係深層次變革。

該《意見》明確了三個階段的發展目標:

年份 目標
2027年 人工智能與6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智能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快速增長,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顯增強,人工智能開放合作體系不斷完善。
2030年 人工智能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智能經濟成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技術普惠和成果共享。
2035年 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爲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重點行動

《意見》提出了加快實施的六大重點行動,包括“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產業發展、消費提質、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作。

在“人工智能+”科學技術方面,將加速科學發現進程,推動基礎科研平臺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打造開放共享的高質量科學數據集,提升跨模態複雜科學數據處理水平。

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方面,將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業態,推進工業全要素智能化發展,加快農業數智化轉型升級,創新服務業發展新模式。

在“人工智能+”消費提質方面,將拓展服務消費新場景,培育產品消費新業態,推動智能終端“萬物智聯”,打造一體化全場景覆蓋的智能交互環境。

在“人工智能+”民生福祉方面,將創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推行更富成效的學習方式,打造更有品質的美好生活。

在“人工智能+”治理能力方面,將開創社會治理人機共生新圖景,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共繪美麗中國生態治理新畫卷。

在“人工智能+”全球合作方面,將推動人工智能普惠共享,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體系。

基礎支撐能力

《意見》還強調了強化基礎支撐能力的重要性,包括提升模型基礎能力、加強數據供給創新、強化智能算力統籌、優化應用發展環境、促進開源生態繁榮、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強化政策法規保障和提升安全能力水平。

這些措施旨在確保人工智能技術的健康發展,同時促進社會經濟的全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