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維持借貸成本不變,通脹壓力得到有效遏制
儘管美國加徵關稅帶來壓力,歐洲央行在連續第二次會議上決定維持借貸成本不變,認爲當前通脹壓力已得到有效遏制,且歐元區經濟保持穩健態勢。週四,歐洲央行將存款利率維持在2%,符合市場預期。政策制定者未就未來政策走向給出明確指引,而是強調將根據最新經濟數據,在每次會議上靈活制定政策舉措。
歐洲央行在聲明中表示:“當前通脹率已接近2%的中期目標,管委會對通脹前景的評估總體保持不變。”多數官員認爲,當前利率水平足以應對多重挑戰,包括特朗普政府加徵關稅帶來的影響、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近期法國政局動盪引發的市場波動。目前,歐元區經濟保持增長勢頭,通脹率雖略高於2%的目標,但整體處於可控範圍。
年份 | CPI預測值(%) | GDP增長預測(%) |
---|---|---|
2023 | 1.7 | 1.2 |
2026 | 1.9 | 1 |
最新發布的季度經濟預測顯示,明年歐元區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將上漲1.7%,較此前1.6%的預測值更接近目標;但到2027年,通脹率預計爲1.9%,低於此前預期。經濟增長方面,今年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GDP)預計增長1.2%,2026年增速預計爲1%。
在此之前,歐洲央行曾在一年內連續八次降息,直至7月開始暫停調整。這一系列降息操作使其利率水平從4%的峯值降至當前“中性區間”——既不抑制經濟增長、也不主動刺激經濟的水平。目前,分析師與投資者普遍認爲,歐洲央行今年不會再進一步降息。
美聯儲與歐洲央行政策對比
歐洲央行按兵不動之際,美聯儲正籌備於下週自去年12月以來首次降息。這一轉變主要源於美國就業市場出現疲軟跡象,但週四公佈的美國8月CPI同比上漲2.9%,高於7月2.7%的漲幅。
歐洲央行預計,中期內歐元區通脹率不會大幅偏離2%的目標。多數官員確信,在俄烏衝突爆發後曾一度飆升的通脹,如今已恢復穩定。
官員對通脹的不同看法
不過,部分官員持不同擔憂。立陶宛央行行長Gediminas Simkus等人士更擔心通脹長期低於目標,認爲歐元匯率走強等因素可能加劇這一風險;而包括立場偏鷹派的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成員Isabel Schnabel在內的另一些官員則認爲,通脹上行風險更大,他們指出貿易摩擦升級與歐洲國防開支激增是主要推動因素。
與此同時,歐元區經濟展現出較強韌性。儘管歐盟與美國達成的貿易協議對多數出口商品徵收15%的關稅,引發產業界不滿,但市場信心已有所回升,持續數年的製造業低迷態勢也正接近尾聲。
然而,本週法國政府因不受歡迎的預算改革方案垮臺,爲歐元區經濟帶來新的挑戰。週三,塞巴斯蒂安·勒科爾尼出任法國總理,這已是該國兩年內第五位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