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價格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強勢迴歸全球貨幣體系核心舞臺

黃金價格在長達三年的牛市行情中突破了每盎司4000美元大關,這一里程碑事件不僅令市場觀察者意外,也使得傳統的黃金預測模型失效。本文通過五張圖表,詳細解讀了黃金如何擺脫“野蠻遺蹟”的標籤,重新成爲全球貨幣體系的核心。

疫情催生的轉折點

在本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黃金並未受到投資者和央行的青睞。然而,疫情引發的市場恐慌成爲轉折點,黃金價格首次突破每盎司2000美元。俄烏衝突的爆發爲黃金漲勢注入了新動能,2024年,在央行和中國投資者的推動下,黃金價格勁升27%。到了次年3月,特朗普重返白宮的消息助力黃金價格突破每盎司3000美元大關。

在本輪迅猛漲勢的最新階段,美國政府停擺和美元走弱的雙重作用,進一步推高了黃金市場熱度。

突破通脹調整後的歷史峯值

上個月,黃金價格超越了45年前創下的通脹調整後歷史峯值。1980年1月,黃金價格曾達到每盎司850美元的高點,當時美國正面臨貨幣貶值、通脹飆升和經濟衰退。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因德黑蘭人質危機宣佈凍結伊朗資產,導致部分外國央行對持有美元資產的風險預期上升,推動黃金價格在短短兩個月內翻倍。當前市場環境與當年有着微妙的相似之處。

超越美債地位

在整個漲勢期間,央行始終是市場的主導力量,其購金規模之巨迫使分析師和交易員構建新模型以追蹤這一需求來源。央行增持黃金的核心動因在於推動資產多元化,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並保護本國資產免受敵對國家影響。

儘管黃金或許永遠無法恢復昔日全球貨幣體系基石的地位,但其當前價值幾乎可以肯定已遠超非美央行外匯儲備中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今年早些時候,黃金已超越歐元,成爲各大央行外匯儲備中的第二大資產。美國持有的黃金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是其政府資產負債表上所記錄金額的90多倍。

中國需求暫歇

今年前四個月,中國市場的買盤仍是黃金漲勢的關鍵支撐。特朗普的關稅計劃擾亂全球市場,引發中國對避險資產的新一輪需求。這種強勁買盤從“上海溢價”中可見一斑。然而,近幾個月來,即便黃金創下歷史新高,中國市場金價卻跌破了國際基準價,表明西方投資者已成爲推動黃金本輪衝高的核心力量。

黃金ETF持倉激增

對於西方黃金投資者而言,黃金ETF是实现黃金配置的主流渠道之一。疫情期間,部分规模最大的黃金ETF持倉量曾飆升至歷史峯值,但隨後因投資者獲利了結,持倉量進入長期下滑通道。2024年年中,這種資金外流趨勢終於逆轉,自那以來,流入这些基金的黃金已超过1600萬盎司。

盛寶銀行大宗商品策略師Ole Hansen表示,黃金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並非單純由利率預期或美元走弱推動,更深層次反映了投資者心態與全球資本流動的結構性轉變。制裁措施、資產扣押事件,以及對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正促使機構投資者與主權基金將目光轉向金融體系之外的實物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