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富瑞:中美貿易協議預期升溫,AI資本開支推動美股上漲
華爾街金融巨頭傑富瑞近日表示,市場可能低估了10月底前達成中美貿易協議的可能性,這一進展將爲全球這兩大超級經濟體帶來暫時緩和,並可能延長今年剩餘時間的風險資產漲勢。
傑富瑞資深策略師克里斯托弗·伍德在其10月16日發佈的《貪婪與恐懼》報告中指出,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更多是談判策略而非既定方針。伍德提出"終極協議"場景:美方解除半導體出口管制,中方取消稀土限制——這是基於雙方籌碼的邏輯互換。中國佔據美國國防系統關鍵稀土磁體92%市場份額,而美國管制正加速中國芯片產業自主化。
伍德分析,特朗普並非"國家安全狂熱分子",可能私下認同英偉達CEO黃仁勳的觀點,即芯片禁令使美企喪失最大客戶羣。傑富瑞數據顯示,英偉達對華銷售佔比從2022年的26%驟降至今年6%。
市場的協議預期
儘管關稅言論不絕於耳,股市依然堅挺。伍德基準預測顯示,"中美元首會晤"將至少達成部分協議,緩解中國資產在美資基金經理眼中的"不可投資"標籤。民調顯示60%美國人反對關稅議程,農民和消費者已感受到壓力。
AI資本開支狂熱持續驅動美股
伍德強調AI基礎設施支出仍是美股上漲核心動力,美聯儲放寬預期加劇此趨勢。OpenAI與博通合作開發100億瓦特定製AI芯片,預示資本密集度升級。"媒體熱議'AI泡沫'正說明股市未見頂",他指出超大規模企業使用現金而非舉債投資,但私人信貸和槓桿交易者正湧入戰場,加劇雙重過剩。
伍德重申金價6600美元的長期目標,強調美元實際價值自1971年以來已貶值99%。以黃金計價,美元現值僅爲1971年的0.8%,這是脫離金本位制的真實成本。基於財政壓力加劇(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利息支出年增6.9%遠超名義GDP3.8%),他維持美元結構性看空。
澳大利亞:根基脆弱的復甦
報告末章指出,澳大利亞通脹放緩、利率下降和房市反彈預示衰退結束,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去年低點回升2.4%,住房信貸增長與移民潮支撐消費。
但伍德警告生產率持續惡化,就業復甦多由公共部門驅動。企業盈利疲軟(2017年以來MSCI澳大利亞指數EPS年均增速僅2.8%),估值依賴強制養老金流入和免稅股息維持。金礦股年內上漲113%一枝獨秀,但在MSCI指數中僅佔2.8%權重,伍德稱之爲主流基金的戰略誤判。
投資組合調整
傑富瑞在《貪婪與恐懼》這份主題報告中,建議基金經理以及廣泛投資者們相應增持臺股科技(臺積電/聯發科)與中概巨頭(阿里/騰訊/比亞迪)倉位,削减印度倉位。傑富瑞的這份報告認爲,史無前例的AI超級大浪潮雖由美國引領,當前明智之舉是佈局亞洲硬件以及互聯網龍頭資產而非追逐美國AI概念炒作。
英偉達對華銷售佔比 | 2022年 | 2023年 |
---|---|---|
佔比 | 26% | 6% |
澳大利亞人均可支配收入變化 | 較去年低點回升2.4% |
---|---|
MSCI澳大利亞指數EPS年均增速 | 2.8% |
金礦股年內上漲 | 113% |
金礦股在MSCI指數中的權重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