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全球儲備貨幣地位的質疑聲中,資金開始撤離美元。亞洲貨幣受益於美元的疲軟,迎來了一波顯著的升值。
在週一,新臺幣在亞洲貨幣中以4%的漲幅領先,創下自1988年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突破7.20大關,爲去年11月以來的首次,日內漲幅超過100點;港元連續第二日觸及交易區間的強端。
特朗普不穩定的關稅政策增加了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憂慮。投資者對美國資產的興趣正在下降,而投機者對美元的看跌情緒達到了自9月以來的最高點。
根據彭博數據,衡量亞洲貨幣表現的指數在週五飆升至2022年以來的最高點,而衡量新興市場外匯回報的指數則創下了歷史新高。Jefferies的全球外匯主管Brad Bechtel表示:
“通過美元貶值來緩解貿易緊張局勢是一種自然的方式,因此,預計美元對亞洲貨幣的貶值是合理的。”
新加坡銀行指出,在貿易談判的樂觀預期下,中國臺灣的出口商大量拋售美元,同時壽險公司的外匯對沖操作也有所增加,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新臺幣對美元的強勁升值;中國臺灣“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的干預減少,也可能是新臺幣升值的一個原因。
港元連續第二個交易日觸及其允許交易區間的強端,一度達到區間上限7.75,隨後回吐漲幅,目前基本穩定在7.7507附近。
美元指數下跌0.31%,降至99.74。
現貨黃金價格上漲0.62%,達到3260.54美元/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