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銀行存款利率的措施已經“公之於衆”,相較於LPR的降幅更大,這背後隱藏着什麼“深意”?回顧歷史上“存款利率降幅超過LPR降幅”的情況,可以發現它們都具有外部約束放鬆、內部穩定息差的共同經驗。当前的情況也不例外,從外部來看,是匯率約束的解除。從內部來看,除了平衡息差之外,更大幅度降低存款利率也爲未來的降息留下了空間,以便隨時應對因關稅變動而產生的“經濟波動”。特別是企業投資需求不足,以及政策刺激效果減弱導致的房地產市場銷售降溫,都顯示了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的必要性。

存款利率和LPR雙雙下降,但降幅不同。5月20日,主要國有大行普遍降低了各種類型、各種期限的存款利率,降幅超過了同期LPR的降幅(1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別下調了15、25個基點,而1年期、5年期LPR同時下調了10個基點)。

回顧歷史上“存款利率降幅超過LPR降幅”的情況,可以發現它們都具有外部約束放鬆、內部穩定息差的共同經驗。2022年以來的歷次存款利率、LPR非對稱下調情況如下:

1)2023年6月、9月:美聯儲加息接近尾聲,國內降息政策實施。當時國內經濟復甦動力不足,銀行間流動性持續寬鬆。但在銀行淨息差持續承壓、存款趨向定期化和長期化的情況下,央行“防止資金空轉”、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的需求明顯增強。因此,與同期LPR變動相比,這一輪存款利率調整主要表現爲長期存款利率降幅更大。

2)2023年12月:市場預期“美聯儲降息”提前,國內債市利率迅速下降。匯率壓力的緩解並未促使央行再次降息,LPR也保持“按兵不動”。這主要是因爲2023年9月存量房貸利率下調,12月債市收益率開始一輪快速下降,再加上同期地方債務的高息貸款置換,已經對銀行資產端收益造成了明顯壓力。這一輪存款利率下調,再次表現爲長期存款利率相較於同期LPR的降幅更大,隨後導致了2024年7月5年期LPR大幅下調35個基點。

當前的情況也不例外,從外部來看,是匯率約束的解除。在美元走弱、中美貿易談判取得顯著進展的背景下,近期人民幣匯率向7.20點位連續升值,國內貨幣寬鬆的壓力相應減輕,政策利率和LPR先後下調了10個基點。

從內部來看,除了平衡息差之外,更大幅度降低存款利率也爲未來的降息留下了空間,以便隨時應對因關稅變動而產生的“經濟波動”。

一方面,一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降至歷史新低。2025年一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降至1.33%,爲有數據統計以來的最低點。銀行經營壓力隨之上升,淨利潤同比降幅進一步擴大至-2.3%。更大幅度降低存款利率,既是對前期政策部署的執行(5月7日金融發佈會已有相關指導),也體現了政策層面對銀行體系穩健經營的高度重視。

另一方面,2022年以來的歷次存款利率調整,累計降幅高於LPR,這爲未來的降息創造了條件。加上本次調整,2022年9月以來主要國有大行分別累計下調了1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80、145個基點(同期,1年期、5年期LPR分別累計下降了70個基點、110個基點)。參考2023年12月單獨降低存款利率、2024年7月5年期LPR一次性大幅下調的經驗,未來不排除再次降低政策利率或單獨下調LPR的可能性。

預留政策空間也是爲了應對經濟波動的需要,我們在報告《關稅波動下的宏觀拼圖》中已有提示,在關稅多變且滯後的不確定性下,其對企業投資和地方財政的影響可能會放大當前的有效需求不足,特別是投資端面臨更快下行的風險。

本文作者:陶川、張雲傑,來源:川閱全球宏觀,原文標題:《降息的“弦外之音”(民生宏觀陶川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