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5月份遭遇了近兩年來最大幅度的實際工資下降,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正在削弱消費者的實際購買力。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發佈的數據,經過通貨膨脹調整後,5月份的實際工資同比去年下降了2.9%,這是20個月以來的最大跌幅。而4月份的實際工資,經過修正後顯示下降了2.0%。

實際工資的下降與之前公佈的工資協商結果形成了對比,這突出了通貨膨脹對工人實際收入的顯著影響。

日本最大的工會組織日本工會總聯合會(RENGO)公佈的最終數據顯示,2025財年的工資協商以5.25%的平均漲幅結束,超過了2024財年的5.10%,創下了自1991年泡沫經濟時期以來的最高記錄。

原本強勁的名義工資增長被視爲支持日本央行加息的關鍵因素,但實際工資的下降可能會使央行在未來的政策決策中更加審慎。市場分析師認爲,這種趨勢可能會對日本經濟的復甦產生影響。

實際工資與名義工資之間的差距加大,通貨膨脹對購買力的侵蝕效應開始顯現。儘管工資增長達到了歷史新高,但並未能完全抵消物價上漲帶來的負面影響,這對消費者支出和經濟增長的前景構成了挑戰。

在即將到來的參議院選舉之前,首相石破茂的政府承諾將提供政策支持,以應對通貨膨脹和持續的工資增長需求。

爲了緩解物價上漲帶來的負擔,執政黨宣佈將向每位成年人發放2萬日元(約合139美元)的現金補貼,併爲有孩子的家庭提供額外的支持。

在工資政策方面,執政黨承諾支持節省勞動力的資本投資,並設定了到2030財年將人均年薪提高至100萬日元的目標。這些措施旨在確保工資增長能夠跟上物價上漲的步伐。